省专家学者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
11月29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闽都文化是我市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人文基因、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经过“十二五”期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福州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历史名城名人为主线的闽都文化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推崇。
“十三五”期间,福州文化建设和发展应该如何更上一层楼?文化建设的成就如何才能更好地惠及民生,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市“十三五”规划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省市相关部门的学者、专家提出了要持续推进闽都文化品牌,增强闽都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市。
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教授林怡表示,要保持优势,创新引领。她说:“市委市政府应该保持并发挥‘全民读书月’这一文化建设品牌的影响力,引领全市上下热情学习互联网时代社会转型的新理念、新知识,推动有关部门和行业以开放的心态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林怡同时建议,福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引导人们了解、学习、延续闽都文化传统,并使这种良好传统转化为凝聚城市文明建设的精神纽带,可以增强人们对故里家乡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铸造福州城市的文化品质,提升城市全面建设。在“十三五”规划中要着力推动福州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如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海丝文化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保护好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促进传统与现代相融共生,协调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现代化的文化公共服务新产品和新平台。
福州市社科联主席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十三五”规划中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要让闽都文化的学术研究探讨能够“坐得下来”,让闽都文化的理论内涵精神特质能够“站得起来”,让闽都文化的宣传普及能够“走得出去”。
林山建议要营造更浓郁、更开放的学术研究气氛,如建立我市社会科学年会制度,让省会各方面的智库和学术力量,为福州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要构建更基层、更广泛的宣传普及平台,如加强我市基层社科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延伸闽都文化研究团队,传承闽都文化,凝聚民众心力,激发民间参与积极性,提升市民人文素质。要建立更多元、更开放的资金投入机制。如建立我市社科普及基金,盘活社会资金资源,发挥市场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各方面参与社科事业和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