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下宫乡4个月完成海陆征迁60万平方米 创征迁纪录

28.03.2016  11:59

  下宫在建的重大产业项目已达8项。图为神华罗源湾港储电一体化项目。

  福州新闻网3月28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楼卫东 陈滨峰 刘复培 卓文俊)有人说,征迁是天底下最难的事。林勉建2012年底到连江县下宫乡就任乡党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就是这样的难事。下宫乡地处连江黄岐半岛西北部,扼可门港“咽喉”。可门港,这个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描述的“东方大港”,历经多年开发建设,已成为承载福州乃至福建东北部发展的临港工业重地。一批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在这里相继落地、开工建设。

  因为大开发,港口要疏通航道,企业要建设用地,于是征地征海不可避免。难事最能考验人,到2015年6月,下宫乡在历经3年谈判、签约等工作后,仅用4个月就完成海陆征迁面积60万平方米,创下全省征迁时间最短、征迁面积最大、涉迁理赔总额最高的单次海上征迁纪录。

  那么,下宫乡是如何破解难题的,征迁前后又有哪些变化?记者近日前往下宫乡,作了一番探访。

   生计从让到进

  这几天,养殖大户陈显燕格外忙碌。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带着今年新养的10万笼鲍鱼苗,再次赶赴山东。2014年,他和20多名养殖户一起率先北上征战山东养鲍鱼,南下广东展开白对虾的高密度养殖,并大获成功,开启了下宫人“南征北战”的养殖历史。

  “南北对养,鲍鱼品质高、收成好。如果不是退养,我们不会急着跑到山东养殖。”陈显燕用渔民朴素的逻辑来推论征迁的成功,“下宫人应该感激征迁”。

  全面实现罗源湾内海上养殖业退养,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开发建设可门港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在大局面前,下宫人必须“让路”。但下宫乡人民世居于此,以养殖为生,征地征海之后,他们出路何在?

  征迁先“征心”。面对这件头等大事,下宫乡是这么做的——

  对年老失去劳动力的群众,先“保起来”。征地征海面积最大的下宫村,全民“入股”央企、民企。该村将把征地补偿款的30%投资南方石化等大企业。这笔投资每年可获取固定回报400万元,用于增加60周岁以上群众的养老保障金。加上社保基础养老金和被征地收海农渔民养老金,下宫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每人可领取660元,8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760元。

  对具有养殖技术的中年人,鼓励转产“走出去”。移养户进军更广阔的外地海域,他们除了获得乡政府给予的每年每户最高5万元的补助金外,还可优先获得金融信贷支持。2015年,下宫乡异地转产和湾外转产的养殖户已占失海群众的60%。转产的成功带来了下宫养殖业的大丰收,去年全乡养殖业产值跃升至30亿元。

  对上岸的群众,助力转业“富起来”。村民们开始进军商贸服务业。大项目的建设带来了施工工人4000多人,让下宫乡超市、饭馆乃至租房的生意都红火起来。养殖业的繁荣则带来了与之配套的商贸服务业的扩容。去年,该乡服务业实现大突破,产值达3亿元,比增25%。

  与此同时,从征迁所解放出来的年轻劳动力,也“动起来”了。他们带着征迁补偿金汇聚到该乡的传统产业拆迁业,并进军景观工程业。目前这一产业从业人员已达6000人,承接工程量达10亿元以上,效益达1.5亿元以上。

  原本征迁“让路”的无奈之举,就这样打开了下宫人的新出路,生计不退反进。在谋出路的过程中,下宫乡发生了一段插曲。2014年1月,该乡有不理解征迁工作的村民逐级上访,称该乡存在侵害村民利益等问题。这件涉迁信访案为国家信访局督办。国家、省、市、县四级信访部门齐聚连江展开认真调查。调查水落石出,结果证明下宫乡的工作完全站得住脚、经得起考验,国家信访局不仅就此结案,还对下宫在征迁中保障民生、兼顾民利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下宫经验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