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签约落地 老工业基地插上创新之翼
京闽合作迈出新步伐。27日举行的京闽(三明)科技合作“云签约”视频会上,共有19个项目对接签约,总投资100.7亿元。
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是,三明市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约,共建“一园区、一基地”,即三明中关村科技园、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
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落地三明,是我省高位嫁接北京科技资源,深化区域科技合作的有益尝试,将有力助推三明老区苏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
协同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三明因工业而生,是我省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正全力做好工业文章,在力求实现老工业基地“发新枝”的进程中,迫切需要补齐补科技和人才方面的短板。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标杆,“一园区、一基地”落户三明,无疑将为三明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插上创新之翼。
三明中关村科技园项目总占地面积445亩,建筑面积预计60万平方米。三明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包含三明经济开发区、三明高新区金沙园、永安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的部分区域。
依托“一园区、一基地”,三明将导入中关村创新发展模式,引进优质产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建成创新要素齐备、产业高度聚集的区域创新示范标杆项目,打造三明区域的科技开发开放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共建产业基地,可利用中关村品牌影响力和园区发展经验,整合双方产业优势资源,进一步与中关村创新发展相配套,构建中关村跨区域合作聚集区,推动创新引领的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发展。
“探索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补齐科技创新发展短板。”三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发挥双方各自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的区域优化布局,形成创新资源、产业政策、利益成果的共享机制,促进创新驱动和区域协同发展。
下一步,三明市和中关村将通过共设一项发展基金、共促一批环保成果、共建一个招商中心、组建一个专班来进一步深化合作。
抢抓机遇,谋求互利共赢
三明中关村科技园签约落地,是京闽合作的实质性进展。去年以来,三明市把京闽科技合作作为助推老区苏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时不我待。
去年12月,北京市科委与福建省科技厅签署京闽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科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省科技厅、三明市政府签署共建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福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今年5月29日,三明市到北京深入对接合作,与北京市科委达成共识,明确合作重点,全力推进中关村科技园落户三明等10项合作内容。
今年6月12日至14日,中关村发展集团到三明市考察;6月28日至7月1日,三明市组团到银川、南宁中关村科技园考察学习,为本次项目签约落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加强与北京市科委、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中关村集团的对接合作,突出抓好19个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共建机制、加强技术对接、推动产业项目招商,推动京闽科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高位嫁接,解产业人才之渴
产业发展,人才为本。
早在项目落地之前,首批来自北京的“订制”科特派已经抵达三明。
今年3月,北京市科委针对三明市摸底筛选出的33家企业70余项技术需求,选派了首批20名科技特派员。
首批科特派采取“订单式”需求对接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主要来自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北京地区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重点服务三明市装备制造、特色现代农业、新能源材料等产业,涉及环保设备开发,石墨烯和氟新材料开发应用,鲜切花栽培、莲子和竹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
按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专家,从北京大规模引进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这一模式在我省属首创。
引进一名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张春晖是首批20名科特派之一。作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专家,他针对名佑(福建)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的需求,开出药方——生鲜肉亚冻结保鲜新技术。据介绍,该技术相比传统冷冻技术更保鲜,相比冰鲜技术可大幅延长保鲜期(保鲜3个月),较好解决生鲜肉货架期短、冷冻产品品质劣变重、能耗高的问题。
今后,北京市科委将根据三明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每年选派10~20名相关领域专家、教授作为三明市科技特派员。(记者 方炜杭 李珂)
【责任编辑:赵朴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