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构建闽都文化的精神原乡
南后街新貌
题 记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仅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最好见证,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它们既体现出历史价值,也构成了今天的现实生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复兴,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历史,也是复兴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走过三坊七巷,看一城千古繁华。
福州的三坊七巷,一直是千年古城闽都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至今保留了大量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这里深宅云集、大院比肩,鼎盛时多达千余座。其基本格局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是“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特质,构成了闽都文化的底蕴与核心,展示着福州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是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标志和福州城市的文脉所在。
今天,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坊巷里曲线优美的马鞍墙,流畅的鹊尾翘角,精雕细琢的斗拱月梁……透过历史的烟云,回望千年文脉,曾经是硕儒雅士、廉吏名臣集居的三坊七巷,不仅是家族血脉传承的不朽见证,更是多少人文学者、艺术家念兹在兹的精神原乡。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高歌猛进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掘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精髓,展示福州本土文化魅力?如何把握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商业开发的平衡?如何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保持街区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至今环绕着这片街区的一坊一巷。
设立社区博物馆 老街焕发新活力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100多年前清末诗人王国瑞的诗句生动地展现了三坊七巷南北中轴线南后街的文气鼎盛与商业熙攘。旧时三坊七巷内居住人群主要以仕宦名门书香门第为主,600多米长的南后街应运而生,成为一条文化商业街,有笔墨庄、裱褙店、文物古董店、花灯店等。随着三坊七巷的文化式微和历史沧桑,社区里的居住人群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南后街也一度成为各种小商品和丧葬用品的聚集地。
2007年,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经过5年多努力,共投入资金40亿元,基本完成南后街、光禄坊沿线文保、历史建筑的保护修复和更新建设以及澳门西风貌协调区建设。如今,三坊七巷站在新的起点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旅游生机勃勃。目前,入驻三坊七巷的文化企业有160多家,逐步成为带动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1年8月,由国家文物局通过评审的全国首座社区博物馆落户福州三坊七巷。这种新型的博物馆展陈方式将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以活态的方式传承文化。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正是立足这一基础,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将包括寿山石、脱胎漆器、木雕、金丝楠木和红木古典家具等一批福建工艺美术行业的优秀代表吸引入驻,以开放展览的形式将城市记忆与当代文化工艺相结合,也契合了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中的雅士文化特色,让历史街区活起来。
走进千年古坊巷 享受都市慢生活
“纵观历史,三坊七巷街区主要社会功能以居住为主。坊巷里院落的明暗幽静,与中轴线熙熙攘攘的南后街正好形成了一静一动两种社区生活形态。前者是三坊七巷核心名人文化的主要承载地和彰显地,后者是三坊七巷商业民俗文化的集中地。这样的城市生活肌理在今天应该得到完整传承。现在的三坊七巷要嫁接现代生活符号,让人们在感受福州浓浓的人文历史的同时,也享受到新的城市慢生活方式,激发街区文化历史价值和商业价值。”三坊七巷保护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谦华告诉记者。
从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的定位来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名胜,还承载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建设示范点、闽台(福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文化产业发展新标杆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由于三坊七巷街区内及周边居住群体和消费人群结构已发生了质的改变,客观上要求街区要提供多种业态来满足社会服务功能。街区内活动的人群也不仅仅以原住居民为主,还有游客、在附近城市商圈工作人群。按“文坊、商街、杂边”业态规划,三坊七巷建设管理者充分听取专家意见,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对三坊七巷业态进行规划,将南后街定位为文化商业街,不仅满足现代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需求,也是对福州东街口商圈的有效补充。所以,南后街不仅引进原汁原味的福州民俗小吃、非遗文化传承工艺产品等老字号来凸显福州文化元素,还配合“名人文化”需要规划好文化类消费项目和反映福州生活形态的活态文化项目。在此基础上,南后街还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适当引进港澳台乃至国际知名品牌入驻,让闽都文化元素和时尚潮流休闲元素有机糅合,做到——南后古街:琳琅满目各领风骚;文坊儒巷:古意盎然文风扑面。
传承闽都老底蕴 展现文化活态性
“三坊七巷一直秉持文化传承的活态性与现今城市生活肌理相配套性,打造福州文化窗口,与时俱进发展文化项目,让古老街区展现新光彩。”谢谦华介绍说,目前南后街沿街上有寿山石雕刻艺术馆、福建省非遗文化博览苑、海峡民间艺术馆、严复翰墨馆、三坊七巷美术馆、南后街展览馆、福来茶馆(福州首批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等文化展示点,还有米家船裱褙、青莲阁裱褙、聚成堂书斋等老字号政府文化扶持业态;坊巷内还有名人故居展馆、展示闽地海洋文化的福船文化馆、漆艺馆等30多处文化展馆和文化交流中心,文化业态已达到街区整体空间的54%。
2012年以来,三坊七巷借助创建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的契机,再次提升街区品质,补充完善5A级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发展旅游产业链。三坊七巷在不断增加文化业态的同时,也引进符合街区定位要求的民宿、主题艺术客栈、知名休闲餐饮以及以三坊七巷为主题的旅游衍生品开发经营等项目,提升街区休闲品位。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集城市中心市民生活居住、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休闲窗口、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大型社区,今后街区要全面提升休闲文化项目,打造安泰河河沿休闲带,增加休闲娱乐项目,研发原创旅游纪念衍生品,使三坊七巷不仅仅是福州的烫金名片,更要成为福州的城市会客厅。”谢谦华表示,今后三坊七巷将加大福州传统文化推广力度,扶持传统手工艺,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展示平台;把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相结合,使年轻人更易接受;多安排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三坊七巷的好客之情,并深刻感受到福州传统文化的魅力。(福建日报 林丽明/文 林双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