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共烹”为乡村旅奉上美丽乡愁
“仅半年时间,我们村的月游客接待量就达5000人次,月旅游收入10万元,还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呢。”说这话的,是江西省贵溪市渡坊村村民事务理事会理事长潘先明。说到村里的发展,他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乡村,在闲暇时光走进乡村、亲近乡村成为人们旅游的新时尚。(6月27日《光明日报》)
晨光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夕阳下缓缓转动的水车,大大小小的渔网挂满屋外的场院,还有村外在风中哗哗歌唱的青纱帐……这是不是诗歌中散文中地描述,而是乡村旅游生动地物象,它们构成了中华大地上最具独特魅力的乡村景观。乡村旅游热,一方面说明乡土情怀在每个人心中分量很重,能到乡村旅游中寻找快乐记忆,体验一番独特的乡愁,能帮自己更好链接乡土的情怀;另一方面,乡村旅游之所以能热起来,关键还是乡村变美了,文化活动丰富了,是乡村独特的文化风味、精神风貌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农耕文明的别样精彩。
然而,乡土旅游要热下去,也需要冷思考,只有在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精心烹制,才能让乡愁更加馥郁。首先,“乡土味”烹制上不马虎。众所周知,乡愁旅游与其他风景旅游的最大不同它是“泥土芬芳”。这种特点要求对它的保护必须是动态的,切合农家特点的。就如乡村旅游人气相对较高嘉善大云,他们就在生态农业上大做旅游文章,靠鲜花之乡吸引了大批沪杭亲子家庭游客。打好自己的乡土牌,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保持活力。
“文化味”是展示乡愁的美丽风景。发展乡土旅游,最大的作用是为了展示乡愁,继而达到传承乡村文化的目的。鉴于此,设置乡村景观都必须有浓浓的文化味。要将乡村旅游的文化味飘香,同样可以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力量,田野、溪水、民居、小桥等独特的乡村景观,乡村的风土人情,借助新兴媒介的触角,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这样更能将乡村景观中代表的农耕文明,走进更多的游客,帮助游客感知农村文明发展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同感。
来乡村旅游要让游客享受难忘的“人情味”,才能让乡村游有更多“回头客”。无论是合理安排旅游方式,多维地设置导游解说,农家乐体验,都要诚信文本,在服务质量上加强加固。这样,无论是对于农副产品销售,还是农村旅游消费,都能让游客感受不虚此行。同时,浓浓的人情味,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有效提升农村旅游的内生动力和延续性,都能赋予新的生命。
因此,烹制乡村旅的乡土味、人情味、文化味,才能更好展示乡愁情谊,让“乡村景观”深入人心,实现乡村旅与现代生活共融,让美丽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的“后起之秀”。(福州文明办 胡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