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和《星际》,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冲突

22.11.2014  12:52

  诺兰和刘慈欣

腾讯娱乐专稿(文/曾剑)

其实,刘慈欣并不认为《星际穿越》和《三体》有什么关系,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这两个东西只是题材一样,但是故事完全不一样,他也没写过《星际穿越》里面的东西。

但《星际穿越》和《三体》仍然是值得放在一起来做比较的。黑洞、高维宇宙、飞船的动力这些都还是细节的不同,两部作品最大的冲突还是对“”和对“宇宙”中“”的理解的不同,其实主要就是意识形态的冲突。

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面,爱是不一样的。

星际穿越》里,爱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诺兰还是一如往常的让男主角死老婆。库珀正是因为对女儿的爱,才会主动钻到黑洞里去,去寻找那个对拯救地球起决定作用的数据。同时,也正是在这种爱的超凡的能力下,库珀的女儿墨菲领悟到了父亲传递信息的方式。

刘慈欣是怎样看待爱的呢,或者说,《三体》是怎么看待爱的呢?书里面有一个人,叫程心。她是一个“圣母婊”样的人物,她两次断送了人类,以及地球生命的未来。第一次,她担任执剑人,但由于无力发出威慑信息,地球迅速遭到三体生命的灭绝性打击。第二次,在地球将要面临“黑暗森林”的打击之前,维德找到了曲率驱动的办法,人类本来可以因此而避开维度打击,然后,程心拒绝了。她两次都是以爱的名义,却把世界推向了深渊。

程心真是一个人见人恨的角色,但刘慈欣在意的并不仅仅是创作一个“圣母婊”,他在意的应该是,让程心背负人类世界满满的“爱意”,再让大家看看,“爱意”在宇宙中能有什么用?(刘慈欣似乎有点纠结,“”这个东西让程心断送地球生命两次逃生的机会,同时又让云天明向程心传递人类得救之路。)总体上说,刘慈欣还是偏向于,在生命求生之路上,爱基本上没什么用,残酷才有用。

两部作品都杀人了,但态度大不同。

星际穿越》里,曼恩博士为了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杀害库珀(未遂)。虽然电影里,曼恩博士略显复杂,但总体上看,他还是一个偏于邪恶和无知,以及懦弱和虚伪的人。电影对于杀人的处理,基本上还是坏人杀好人,好人命大,回头坏人自取灭亡的套路。在这里,杀人仍然是一件大得不得了的事,基本上还是以人类现有的伦理来做一个道德判断。

但是《三体》并没有把杀人当做一回事,从一开始的降临派杀害科学家,到章北海冬眠前搞暗杀,以及太空舰队自相残杀,以及后面的维德杀害瓦季姆,这些事简直都不算个事,在完成神圣的使命前,在延续人类的种族前,个体的生命太微不足道了。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水滴攻击人类的舰队,封锁了整个太阳系,侥幸逃离的几支舰队里的“青铜时代号”在瞬间(5分钟)达成共识,认为独裁体制是最适合太空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在认识到现有的给养不够支持时,非常果断的攻击身旁的人类舰队,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资源,延续生存。

当程心拒绝曲率驱动研究时,维德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句话可以当做对《三体》最好的注解。

在《星际穿越》里,狄兰·托马斯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被反复吟咏,这是读解这部电影的钥匙。人该怎样对待死亡,以及人作为一个种族该怎样面对死亡,这首诗的态度就是这部电影的态度。

三体》里和这首诗最对应的,不是诗,反而是维德的口头禅:“前进!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这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里的“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简直就是孪生兄弟。

三体》里不是完全没提到诗。希恩斯打算给自己打上的思想钢印是“上帝死了”,他如此解释:“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吗,上帝没死吗,去他妈的主的安排,去他妈的温和的轭!”这句话里面“温和的轭”就出自弥尔顿的诗《我的失明》:神勒令人们工作/难道却不给予光明吗/我痴痴地问道/但是“忍耐”想要阻止这喃语/就马上回答道,神并不需要人工或人自已的才斌/谁能最好地承受他温和的轭/就侍奉得他最好。

去他妈的温和的轭”和“不要温和的走进那个良夜”,多么相似啊。

虽然《星际穿越》没有明显表现外星人,也就是地外文明,但电影中给出种种暗示,比如科学家认为“虫洞”是外星人主动摆在那的,比如黑洞里,机器人认为是他们(即外星人)建设了这个五维空间(库珀思考了一会,突然得出了结论,认为这个五维空间是我们,即人类建立的,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出了这个结论)。基本上,电影在暗示有一个善意的外星人文明在帮助地球人。

三体》则提出了“黑暗森林”的概念,即: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三体》里,不单单是里面的“三体人”是恶意的,整个宇宙中的外星人都是充满恶意的,一旦有文明暴露了自己,马上就有文明过来清理,要么直接摧毁恒星,要么直接降维。

星际穿越》里其实有基督教的影响在,电影中的人类播种计划叫“拉撒路计划”,库珀看到本来都没准备什么时候醒过来的曼恩博士被他们救醒,也惊呼了一声“拉撒路”。当然,后来才发现,对应“拉撒路”的其实是库珀,他进入黑洞,在黑洞中呆了一段时间,后来被人救活。这才是真正的死而复生,复活了。

谁是“拉撒路”呢,网上搜了下,发现拉撒路(Lazarus)是《圣经·约翰福音》中记载的人物,他病危时没等到耶稣的救治就死了,但耶稣一口断定他将复活,四天后拉撒路果然从山洞里走出来,证明了耶稣的神迹。再回到电影剧情,这个暗喻就太明显了,拉撒路的病对应地球上植物的灭亡,其实也是指人类的灭绝,山洞对应黑洞,那么,耶稣对应的是谁就很明显了。

好莱坞的电影太喜欢玩“复活”、“救世主”这一套了,没办法,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下长大的。

接下来其实就是一些细节的东西了。比如飞船的动力。《星际飞船》基本上还是想呈现一种古典的美,里面的设备都很上世纪的感觉,飞船的动力就很怀旧,飞船升空的时候,仍然是喷火上升,还要甩燃料箱什么的,看上去和现在的卫星上太空区别不大。它被网友所诟病的也在这里,网友说,看不到燃料舱啊,飞船到底是怎么降落在外星球的呀。

三体》就要先进多了,最早出现的三体人,他们飞船的动力来自于正反物质的湮灭。而最后维德研究的则是前面提到的曲率驱动就是,它的速度能达到光速,带领人类离开“黑域”,避免被“降维”。

说到维度,《星际穿越》里对维度的表现看上去也不错,黑洞里的“五维空间”也蛮像那么回事。但如果你看过《三体》里对多维空间的描述,就不会这么想了。

三体》里有几个地方提到了多维空间,第一个地方是,质子的制造过程,当时是从11维降维到1维。第二个地方是,“万有引力号”进入到一片四维空间,书里面对“四维空间”的描述非常惊艳,“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挡住它后面的东西,任何封闭体的内部也都是能看到的。”“从三维空间看不到四维,但从四维空间能够看到三维世界的一切并且能对它产生作用。从四维看去,它不过是一张展开的图纸而已,毫无防御能力,可以从四维接近它,不需要知道它的原理,只需在它的内部。哦,对四维来说全是外部,随意破坏就行。

第三个地方,就是宇宙中文明之间开展的维度空间了,比如向太阳系扔来一张纸条,整个太阳系就被降维成一张画了。

二者对维度的展现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星际穿越》里的“黑洞”类似“天降神兵”的存在,这个“黑洞”非但不是绝境,反而展现了多维空间,库珀也是在这个多维空间将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信息传递给女儿,从而拯救了整个世界。

三体》里的黑洞要严肃得多,人类甚至建造了一个微型黑洞。一位科学家为了研究黑洞,甚至不惜钻到这个微型黑洞里去,但他显然没有库珀那么幸运,在书里,由于空间曲率的问题,这位科学家落下黑洞的时间变慢到无限长,以至于这件事过了很久,人们还可以观察到他在向黑洞降落。

对于空间站的描述,二者也不太一样。

星际穿越》里表现了一种空间站,甚至用打棒球打破别人屋顶的方式来展示这个太空站的外型。但在《三体》里,空间站不太一样,有圆筒的,有圆型的,有椭圆的,还有不转动的,各自的重力也不一样。最有趣的是,他们的太空站离木卫二很近,“木卫二很快占据了大半个太空,由一个白色小球转瞬间变成一个巨大的星球,空间的上下感也瞬间改变,程心感到亚洲一号正在向那白色的世界坠落下去。接着,这个直径三千多千米的世界从他们头顶快速移过,那一刻全部太空都被它占据。

多么壮美的画面啊。

说了这么多异同,其实不是非得要比较出,挖掘机技术哪家最强。电影和小说本身也是不同的载体,当然有各自的局限所在。即便电影想表现世界末日时候,人类心态的变化,受限于篇幅,它不可能做太多呈现。《三体》有它的过人之处,但它的这些长项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在电影上吗,挑战恐怕也很大。

电影或者科幻小说,到底科不科学,这其实没什么好聊的。值得注意的还是,隐藏在故事后面的意识形态,对宇宙的态度,对救世主的态度,对死亡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