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从世界各地"讨书"30万册 为国内大学图书馆创举

02.06.2014  12:28

  厦大翔安校区图书馆内摆放着从世界各地名校“”来的书。

    50多个集装箱、大约30多万册的图书,在过去五年,像蚂蚁搬家似的,从世界各地的大学来到厦大——厦大图书馆馆长昨天说,这是国内大学图书馆有史以来没有做过的事,幕后功臣之一是厦门海关。

    【Q1】

    啥时开始讨书?

    五年前起联系国际赠书

    厦大翔安校区图书馆已经在上个月正式投入使用,它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单体面积最大的。

    不太为外人所知的是 ,五年前,厦大开始为这一巨无霸图书馆藏书大批量联系国际赠书,即向境外大学图书馆“讨书”。

    厦大图书馆馆长萧德洪说,在国际出版界,是有相互交换图书这样的行规,即把自己图书馆多出的副本,匀给其他图书馆。当然,并不是所有要书的图书馆都能得到图书——作为爱书人,对方往往要看你的资历,厦大的名声使得这一“讨书”进行得顺风顺水。

    【Q2】

    讨到些啥宝贝?

    还有十八世纪的古书

    从2009年到现在,每年都有大约10个集装箱的书,从世界各地的大学运到厦大,包括以色列海法大学、纽约医学科学院、波特兰州立大学、东京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等。

    萧德洪说,如果都是书的话,每个集装箱大约1万册,如果是期刊,那么册数会少一些。因此预计5年50多个集装箱,应该有30万册图书。

    图书的种类五花八门。而且,里面还有“宝贝”——有一些十八世纪的古书,当然,大部分还是十八世纪后的图书。

    这些洋书到底有什么用呢?萧德洪说,用学术行话来说,它们丰富了厦大图书馆馆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大学图书馆基本上没有补充多少外文图书,一方面由于国门开放,另一方面由于财力。

    因此,有不少研究学者得到国外图书馆查找资料。萧德洪援引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讨书”的意义:美国华人图书馆长马大任先生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工作时,收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夏鼐所长的一封信,要求替他找一篇有关一种鱼的文章,因为国内没有这个文献,那篇文献是一百多年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那是有关那种鱼的最重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