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6.14:一“马”当先显活力
一“马”当先显活力
——福建创新实践在大学生中唱响马克思主义主旋律
2017年06月14日 星期三 第01版:要闻 陈晓风 谢婷
砥砺奋进的五年教育新实践
在舞台上抢答,在电视中学习,在生活里实践……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计划,让大学生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火”了起来。
出课堂上赛场,燃起学马列的热情
“恭喜3号选手,答对了,加2分!”“5号选手抢答违规,扣1分!”选手抢答热烈,观众席上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5月20日,记者在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现场看到的一个情景。
“谁能想到,这不是综艺或选秀节目,而是和‘严肃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关?”该校学生处处长刘胜介绍,这是学校针对第二季福建省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省级赛而提前组织的校级选拔赛。
去年年底,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了首季公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知识竞赛。赛事先行在高校开展选拔赛的基础上,共有168名选手参加了省级赛。省级赛分晋级赛、半决赛、总决赛,每场比赛采取挑战打擂、淘汰晋级进行,既有考验知识储备的选手轮答、抢答和擂主车轮挑战,又有福建省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现场延展解析、点评阐释。场场比赛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在校园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一‘马’当先”知识竞赛当选首届福建省思想文化十大亮点。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电视擂台赛的形式呈现,用全媒体形式传播,这样的方式在全国尚属首创。”福建教育电视台台长孙捷敏说。
竞赛题目内容均来自现行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以及有关国情、省情、民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搬上擂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让大学生感到别样新鲜,与伟人的思想和情怀产生共振。“在和其他选手、身边同学共同学习讨论中,我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首季竞赛总冠军、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林燕玲说。
“虽然没能到比赛现场观战,但我们通过观看视频在心里抢答,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话。在挑战中,深奥的理论变得充满趣味,让人时刻捏了一把汗。”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2013级学生黄洁说。竞赛不仅让台上选手热情参与,台下几十万名学生也通过收看节目,燃起学习马列知识的热情、对时事政治的关注,让许多学生有重读思政教材的冲动。
“这次比赛既是一次思政课教学成效的检阅,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积极触动。”福建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郑传芳教授说。
此次活动通过媒介传播、充满互动趣味,不仅打破了思政课课堂教学“你学我教”的传统模式,而且拓展了教学内容、实践途径,不断激发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和兴趣。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建南表示,举办这一活动,就是为了旗帜鲜明地把先进理论、正确思想在大学生中树立起来,使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重塑思政课,如何找到“破题之门”?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更好发挥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作用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在具体实施上,福建省积极寻找“破题之门”,“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成为新实践和探索。当前,福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第二季“一‘马’当先”知识竞赛活动,并进一步扩大了参赛对象,实现了对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全覆盖。
比赛“火”了,学生们通过视频、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积极参与各种主题讨论。同时,今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对原有题库进行充实完善,题目数量达到1.5万道以上,并将这些题目尽量转化为可视化、可读化模式,编印一批易于传播的口袋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使理论学习宣讲更接地气、生动活泼。
日前,福建师范大学依托易班平台,开发了融思想性、学习性、趣味性和对抗性于一体的“青马易战”在线竞答轻应用。指尖轻轻一点,在校大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在线与省内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约战竞答”。大学生不仅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霸”、擂主,而且答题积分还将记入综合考评“思想政治表现分”和相应课程的平时成绩。
王建南说:“马克思主义只有掌握青年,才会有蓬勃生机和远大前途;青年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从“一‘马’当先”,走向“万‘马’奔腾”
事实上,近些年,福建省不少高校掀起了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毛泽东选集读书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社、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中共党史读书社等百余个校级大学生理论读书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此基础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重点建设了20个省级大学生理论读书社、10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今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在9月份主办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马列经典著作读书社负责人、2016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陈铮告诉记者,近期,读书社组织学员集体研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第一卷,同时利用微信、微博,每天给学员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互动。
学员讨论的问题充满了“90后”色彩:“马克思是怎样一位‘男神’?”“明明可以靠智商轻松挣钱,马克思为什么坚持走一条艰苦的人生之路?”陈铮告诉记者,这些话题往往很快就会刷屏。学员们还自创了“微信听书”节目,自己录制理论解读等内容,“经典影视赏析”等更是广受欢迎。“图书、电影、微信里到处都有‘马克思’。”
理论上的学深悟透,也推动着青年大学生投身传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火热生活。据福建师范大学中共党史读书社指导教师金程远介绍,学员们自发编辑制作的《古田会议精神是什么颜色?》《我与长征还差一段故事》等多个新媒体产品,在网上广泛传播;组织举办“马克思主义与红色经典名篇诵读会”比赛,掀起榕城高校经典阅读之风;学生们组建了理论讲师团,深入学校各院系宣讲马列主义经典理论受到热捧。无独有偶,厦门大学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读书社也开展了“中国国情与道路社会调查”“周末参观闽南农村”等实践活动,在亲历亲见中,增进了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解和认识。
高校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钙“源”地。王建南表示,今年,将在全省思政课教师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青年学生什么”为主题的“精彩一课”评选活动,在大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能够给予我们什么”为主题的征文和微演讲活动,并持续建设一批大学生理论品牌读书社和思想政治课名师工作室,形成与“一‘马’当先”同向同行、互为呼应的大学生学马列学理论系列活动,促进形成理论学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通互促,构建开展点线面有机结合、立体多维的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大学生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一‘马’当先”走向“万‘马’奔腾”,使高校成为青年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