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党校教师与杨时的闽学情结

23.01.2015  10:04

  “杨时在浙江萧山当知县时,带领百姓筑湘湖修水利。如今,湘湖成了当地有名的景区。”在将乐县杨时纪念馆,县委党校高级讲师肖胜龙当起了我们的讲解员。

  老肖今年54岁,母亲是杨时的后裔。他小时候到外婆家玩耍,时常听村里老人讲杨时的故事,勤奋好学、尊师重教的杨时,深深地打动了他。

  参加工作后,肖胜龙四处收集有关杨时的资料。上世纪80年代初,老肖还是一名小学教师,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杨时,他把自己收集的故事整理成小册子,还把“程门立雪”的典故翻译成白话文,作为孩子们的课外读物。

  “当年我翻译的这则故事,还登在三明日报上呢。”老肖说。

  1992年,将乐县成立杨时研究会,老肖成为会员,开始系统研究杨时。“那时,我一有时间就往外地跑,无锡东林书院、登封嵩阳书院这些杨时留下足迹的重要地方,我都去过。”老肖说,因为没有专项经费,他在外只能住便宜的旅店,肚子饿就吃几个馒头,但每次外出有收获,心里很满足。

  后来,肖胜龙调入县委党校。讲课之余,他对杨时的研究仍乐此不疲。学校开设了有关杨时文化的专题课,由老肖主讲。“杨时那种诚学穷理的精神,在当下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这几年,县里推出‘杨时文化进校园’活动,我每年要讲上十几场。”肖胜龙说。

  近年来,肖胜龙主编或编辑了十几部有关杨时的书籍,独立完成多项研究课题,《闽学鼻祖杨时之评价》还被三明市委党校列为2013年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