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担当

15.11.2017  02:21

   编者按: 十九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让气象青年工作者深受鼓舞,干劲十足。作为气象部门的坚实力量,他们勇于创新,决心在各业务岗位上贡献更多力量,将个人青春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在此,让我们聆听气象青年工作者的声音。

   青年,十九大@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战略安排: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此基础上,经过第一阶段十五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而再经过第二阶段十五年的奋斗,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按照宏伟蓝图的擘画设计,从全面建成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代青年将完整经历实现新时代目标的伟大进程。他们既是实现目标的生力军,也将是目标实现的受益者。新时代,归根结底是青年的时代。

  36年前,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锚定这个矛盾,一路变革求新,时光过去了36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成就了一代代年轻人的人生搏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下,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敢拼搏、能创造的新青年正快速成长。

  如今,十九大报告作出光辉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对有理想、有担当、有使命感的年轻人发出了新的伟大号召。

  “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号角吹响,大步向前!(张宏伟搜集整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5后教授刘超:勇于创新 稳扎稳打实现气象理想

  “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是写在十九大报告上的,更是我们切身体会到的。近年来,国家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使得广大优秀青年有得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广大舞台。我回国后发现,国家、省、市、学校等多个层面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很大,国家的发展速度和未来的美好前景让我兴奋不已。

  十九大召开期间,我正在合肥参加一个关于气象领域偏振和遥感观测的国际研讨会,基于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先进成就及未来在该领域的发展潜力,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国外顶尖学者。会议间隙,中国的气象学者热烈讨论了十九大报告,尤其是报告中提到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等理念。作为从事气象科研工作的人,我们都深感创新的重要性。

  在这种创新精神的带领下,中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高分”系列等在相关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走在了世界前沿。会议期间,当中国学者介绍未来我国各类星载偏振探测器的规划时,更是让在场的各国专家羡慕不已。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国家对于创新、科技、气象事业的支持,经过多年积累,已经让我们这些气象工作者扬眉吐气、自信满满。

  前段时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发布也让我和我的同事备受鼓舞。作为中国气象人才的摇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入选,让我们有了新的目标和使命。要建设一流高校,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气象事业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实现自己对气象事业的理想与追求,为气象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气象报记者 申敏夏采访报道)

   中国气象局西部优秀青年人才普布次仁:担当尽责 提高遥感监测服务精细化水平

  作为基层气象青年,我们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论述十分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让我们倍感振奋,并对未来工作的开展充满信心。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一线的青年气象工作者而言,在攻克业务技术难关的同时,我认为应该创新思维,以饱满的热情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在做好基础预报业务的同时,不断提升对区域雨雪、森林(草场)火灾等气象衍生灾害的监测评估与服务的能力,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努力提高服务产品的精细化水平。

  做科研,要“长出脚”。既要过得了技术难关,也要能克服艰苦自然条件的挑战,只有深入一线,才能获取宝贵的科考数据。作为西藏自治区气象遥感监测应用和科研带头人,我先后主持或参与建成了自治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自治区草原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等遥感业务平台,去年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藏北高原湿地监测研究”已获立项。我们正逐步开展现场调研,钻研卫星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逐步增强西藏遥感应用和服务的实用性。

  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这一代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应继承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勇于承担业务和科研重任,树立起强烈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展现青年应有的蓬勃朝气和精神面貌。(中国气象报记者 赖栩雯采访报道)

   上海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创新中心首席运营官王晓峰:树立目标 让平凡岗位“不平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这为广大青年气象工作者树立了新的目标。

  在传统天气预报走向格点化、精细化的时代大趋势下,高分辨率数值预报蓬勃发展,将为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值预报业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集成创新再到原始研发,每一阶段的进步都离不开青年科研人员的努力和坚持。

  以上海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创新中心为例,我们通过对基础理论的反复研读和实践,逐渐形成自身技术特色,并在全国防灾减灾领域上有所建树,为提升区域预报能力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中心研发的业务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已逐渐赶上并超越国际先进模式。此外,在中国气象局的组织下,我们建设了数值预报云,成为践行“一带一路”理念的先行者。通过数值预报云,先进模式数据不仅在我国得到应用,更走出国门,在缅甸等国落地生根。青年敢想敢干,愈挫愈勇,在科技业务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担当了生力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因此,我们要有理想、有担当,用从小事做起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朱晔整理)

   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站长杨兴华:使出干劲 啃下科研“硬骨头

  青年作为当代最有创造力、最有活力、最年轻的力量,应结合十九大精神,努力发出青春之声。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的战斗号角,作为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我们越读越有干劲、越读越有信心。虽然身处荒无人烟、没有一点绿色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但我们心里燃起了无限希望,对做好沙尘暴研究的信心也更足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我们正在攻克的沙尘暴预报模式,起初是从国外引进的,产品在其他地区运用过程中的预报准确率都很高,但在新疆的误差就很大。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验证,我们发现其预报的起沙模块有问题,经过不断校正,状况大为改观,收效明显。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基本掌握了沙尘暴预报模式的关键技术;也令人感慨,只有积极参与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项目,气象科技创新才能从跟跑、并跑变为领跑。

  作为气象青年,我们要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倡导的“激情工作,快乐生活”融入到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强化中外气象业务交流,创新服务理念和工作方法,啃下科研“硬骨头”,站稳在气象科技的前沿。(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李志宏采访报道)

   唐山市气象台台长花家嘉:不忘初心 丰富气象服务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不断提到“创新”,对于气象工作来说,我认为,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科技创新,只有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这一核心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二是服务创新,要以服务需求为引领,不断开发新的服务对象,创新不同的服务方式,丰富气象服务内涵,为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青年气象工作者,我们要在业务、科研两方面下功夫。业务上,随着河北省今年年底要推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唐山市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将由长期以来的中短期预报转型为短临预报。未来我们要加强短临预报方面的学习,灵活运用双偏振雷达原理及识别技术、快速循环同化模式原理及使用方法等。在科研上,我们前期成立的河北省环境创新团队将重点开展在重污染天气时应急减排的预评估和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基于中尺度天气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开展重污染天气分型研究;针对不同的天气形式,优化减排方案,为政府科学治霾、精准治霾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努力奋斗。

  作为基层气象台的台长,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科学设置岗位职责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青年预报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形成合力、锲而不舍,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智献力。(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宏伟采访报道)

   气象节目主持人冯殊:以身作则 传播绿色知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十九大报告把建设美丽中国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多次提及绿色、环保、低碳等内容,对全国人民提出了要求。“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更是每一位中国公民需共同面对的事情。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施行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比如关闭老化或不达标的工厂。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而绿色发展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有效的贡献。气象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应该以身作则,增强低碳意识,传播环保理念,科普绿色知识,让公众更加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内涵,并能切实参与其中。

  同时,在科技不断创新进步、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气象节目主持人不再是单纯播报天气预报的人,而应该具备科学素养,提升科普能力,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新媒体传播知识,并融会贯通,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运用不同的传播方式,科普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中国气象报记者 王敬涛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