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盆景”变道德“风景”

09.11.2021  21:35

  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对道德模范的诚挚关怀。会上,张桂梅等68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李增军等254名同志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1月6日 新华社)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自古以来,始终有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牵引着社会文明进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从雷锋、焦裕禄到郭明义、杨善洲,从劳动模范、时代先锋、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到“最美家庭”“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公务员”……持续不断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中蕴含的道德热情,也充分体现了道德建设广阔而深厚的社会基础。

  伴随着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表彰奖励和先进事迹的广泛宣传,各地道德模范、英雄人物的队伍也将不断壮大,将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质量和实效,发挥优秀文化化人育人作用,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形成道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然而,社会关注也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道德模范带来了光环效应,也为他们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无形压力。从昔日的默默无闻,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他们收获了鲜花与掌声,却也因此打破了原先正常平静的生活,有的甚至“被迫”置于“道德高地”,接受比普通人更为严苛的行为标准,承受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个人美不算美,社会共美才有意义。如何让道德模范一辈子做好事,真正成为一个个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以此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讲好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学习践行道德模范的高尚精神,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引领全社会人人尊重道德模范、人人学习道德模范、人人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的考验,也是社会建设的大课题。

  荣誉是道德模范的精神食粮,而不能成为道德模范的“精神枷锁”;好人能否有好报,关系到价值取向。笔者认为,社会关注道德模范本身是件好事,只有呵护好每一颗善心、每一个善举,形成尊敬好人、推崇美德的良好风气,向善向好的信念才会在每一个人心底被激发。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道德模范带来的正能量,需要得到褒奖和呵护。但尽可能减轻甚至消解道德模范的精神压力,才是全社会尊崇、礼遇、关爱道德模范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道德模范获得鲜花与掌声之后,不要过度关注或过度解读昔日的他们,必须加强对道德模范的关心关爱,及时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所需所求,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唯有如此,道德模范这盏明灯才会更加耀眼,道德模范的人性光辉才会更加明亮。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只有调动全社会的热情、用好全社会的力量,讲好道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学习践行道德模范的高尚精神,始终将关心关爱道德模范挂在心上、落在实处,道德模范就不会是“盆景”,而会成为最美的“风景”,道德建设也就成了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泉州文明网 朱波)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