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9.1:苏建新:我的大学我的梦

01.09.2017  11:43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9.1:苏建新:我的大学我的梦 - 福建工程学院
来源: cass.cssn.cn

苏建新:我的大学我的梦

2017年09月01日 09:01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7年9月1日总第406期         作者:苏建新

  又到了高校开学的时候,令人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想起自己的求学时光。

  当年,我就读的大学,并非我的第一美梦。张雨生有一首歌的名字是“我的未来不是梦”,说的不是白日梦。我觉得,自己30多年从大学到师专、再从师专到大学的人生经历,应验了人生的朴素哲理:“好事多磨”、“容易干不出大业绩”。

   “阴差阳错”被录取

  小学时,我完全是在混日子。当时,哪里有书念?由于没有课本(我家穷,没钱买),我借过对门儿的小女孩珠珠的教材看。我姥姥在我读大学后提醒我:她可是你小时的玩伴!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铁路学校的小学部毕业,又进了同一所学校的初高中部继续念书。第一个学期,我数学考试遭遇了不及格。第二个学期,我就开始发奋读书,当年成绩就赶了上来,让班主任陈老师刮目相看。在初三时,我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位班主任给了我一个粉红色封面的笔记本作为奖励。

  到了高中,我更是知耻而后勇,奋发上进,学业上进步很快,不仅成了文科班的“学霸”(那时还没这个称谓),而且一鼓作气在高考中超过省分数线将近20分。人人见了都对我啧啧称赞。

  当年,我的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如果我当时获得的郑州铁路局三好学生的奖励分有效,被录取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我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进了武汉师范学院。

  当年的遭际,不能不令人感到郁闷。怪就怪我的志愿依次填了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武汉师范学院是垫底的选项。而且每一类志愿后面的是否服从“调剂”的选项,我都选择了愿意“服从”!能怪武汉师范学院招生办的老师么?不能。我舅舅在黄石教育局工作。他告诉我那一年武汉大学录取最低分数线是508分,而我六门课加起来考了504分!

   从求学到从教

  于是,3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负笈来到三楚大地的省会城市、“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昌,在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的前身)开始了我4年的本科时光。

  4年的师范生日子,我过得很充实。后来,湖北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期间,《长江日报》刊载了一篇通讯,我的文章被摘引:

  依稀记得,求学时代每天除了上课,就是跑图书馆。寒暑假不能入馆,那就在离校前借足了借书证能够满足的最大本数,把每一个度假的日子变做我读书充电的好时光。教外国文学的牟方乾老师课讲得真好,至今想到他讲得兴起时捧卷朗读,就不由得心驰神往,因此我的笔记做得非常认真。为了让自己对这门感兴趣的课了解更多,我几乎把俄苏的短篇小说集都借遍了,为了将来也能写出那样的小说来!没有湖大给我插上的翅膀,我不会明白知识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我的大学我的梦。我们83级百名学子步入现世的希望,最初来自沙湖之滨的母校!     

  4年本科学习后,我又考上同一所学校的研究生。这时,学校已经完成了从师范学院到大学的升级。2011年,母校庆祝建校八十周年,我因当时要去济南参加一个小说研究的国际会议,于是只能说“抱歉”,寄去一本在北京出版的专著。

  人生难得完美,难得称心如意。当年,我没有因为所进的大学不是自己的最爱而就此沉沦下去,而是将其化作后来考研、读研的动力。毕业后,我在家乡的一所高校工作、生活十余年,勤勤恳恳,又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又评上正高职称,这也是自己奋斗不止的见证。

  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已经奋斗、耕耘了30多年。我会继续发挥余热,给自己的教育工作画上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句号。

  (作者系福建工程学院林纾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