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APP】2021.01.25:福建探索 | 以思想之光 引领向学之路—福建工程学院打造少数民族预科班“一三三三”培养体系

26.01.2021  00:20

福建探索 | 以思想之光 引领向学之路—福建工程学院打造少数民族预科班一三三三”培养体系
福建学习平台 2021-01-25

来源:福建工程学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举措。福建工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培养工作。为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和本科教育有机融合、有效衔接,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三全育人”为导向,以“三大平台”为载体,以“三个文明”为抓手的“一三三三”教育培养体系,强化思想引领、行为养成和能力提升,以思想之光引领预科学生向学之路。自2010年起开办少数民族预科班以来,共招收培养来自福建、广西、云南等5个省市自治区,17个少数民族学生,共计600余人,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做出“福工”贡献。

少数民族预科班迎新现场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利用理论学习、文化熏陶和实践锤炼“三大平台”,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预科学生“五个认同”意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校每学期以入学、团课、结业为契机为预科生开讲思政课,组织开展“奋斗的我、最美的国”“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系列主题活动;定期邀请省民宗厅领导解析国家民族政策;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省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闽派翻译馆等,增进预科班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目前,预科学生思想稳定,积极上进,以2018级预科班为例,班级69名同学中,现已有党员10人,占比14.5%;入党积极分子21人,占比30.4%,均远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

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推动能力提升

            学校充分考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区域教学的独特性和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学习的难易度等现实情况,优化培养布局、调整培养方案,坚持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提升。

小先生”志愿服务队

组建多元化育人队伍,践行全员育人

            坚持以“爱为本、导为主”的教育管理理念,实施以“引为先、扶为主”的交互式教学策略,推行“辅导员+班导师+驻班学长”多维度、爱心全覆盖的教育管理制度,从学习、生活、文化融合等方面给予专业化的引导。针对预科学生英语底子比较薄弱的情况,组建由外语类专业学生组成的“小先生”志愿服务队,定期为预科学生进行学业帮扶,帮助克服外语学习困难。

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全方位育人

            预科班学生多来自广西、云南、贵州、宁夏及福建等5个省份,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以2020级预科班英语高考成绩为例,高考最低分36分、最高分128分,相差92分。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业差异悬殊问题,学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行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采取个体小组结合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体差异,实行课内课外联动的学用机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促进“教、学、用、评”同期互动,推进课程教学全方位育人。

创建滚动式教学闭环,实现全过程育人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英语、数学等学业基础薄弱问题,创建了包含“计划—输入—处理—输出—反馈”五个步骤的滚动式教学闭环。根据学情诊断结果,确定线上学习任务计划;输入组织和指导合作线上学习;搭建思考框架,将输入的语言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实行课中教学互动进行输出;根据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反馈信息为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也成为策划下一轮闭环教学的依据。这种滚动式的教学闭环贯穿教育全过程,有效、可重复、可持续,像滚动的雪球一环接一环地向前滚动,不断自我强大,促使学习成效呈螺旋式上升。

预科班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以“三大平台”为载体,强化思想引领

理论浸润,同声相应

            充分利用“青年大学习”、“中国大学生在线”、“苍霞易班”等平台,组织预科班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会会精神,学习“四史”,组织开展党建知识竞赛、“四史”知识竞答,制度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厚植学生爱国情怀。预科班学生“青年大学习”的参与率达100%,“四史”答题参与率100%,正确率居全校前列,坚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文化熏陶,润融相生

            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德润心,以林纾校本文化资源为载体,充分挖掘、利用校史蕴含的丰富红色资源,传承和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练具有校史特色的精神文化,挖掘凝练出文化先驱邹韬奋、“航空报国”的飞豹战斗机总设计师陈一坚等一批杰出校友的事迹。通过开展入学教育、参观校史馆、瞻仰马立峰烈士雕像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加强对预科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接续传承,全面推动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实践锤炼,知行相资

            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点,结合深厚的历史底蕴,整合优势资源,精心打造林纾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观看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金刚川》;邀请国家大剧院进校开展红色歌剧电影《长征》展映,形式多样、浸入式地强化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组织预科学生参加英语口译、笔译、演讲、写作、配音比赛、古文观止文化创作比赛、林纾文化经典作品诵读赛等活动,在提高预科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精神追求。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爱岗敬业,组织开展上金贝畲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促进其身心健全发展。

预科班学生参加上金贝畲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以“三个文明”为抓手,促进行为养成

            学校积极探索新时期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制定《福建工程学院学生“三个文明”行为规范》《福建工程学院学生“三个文明”量化考评办法(试行)》,通过规范学生在课堂、宿舍、网络中的行为,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抓手,逐步拓展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构建师生认同、活力彰显、成效明显的育人体系。课堂手机统一存放,通过现场督导、视频监控、实名登记、积分量化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实现“人机分离”,遏制课堂“低头族”现象。以宿舍文明常态化建设为标准,实施“四位一体”督导体系,构建宿舍“5S”管理,规范文明宿舍创建标准,优化住宿环境。在网络文明中,打造“苍霞易班”校本化网络社区平台,开发易班等轻应用模块,开展迎新“易起成长”、苍霞好班级、校园好声音等融思想性、竞合性等特色鲜明及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正能量,润物细无声。

            预科班班风正、学风浓,从无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课堂纪律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宿舍保持常态化文明状态,干净整洁,温馨舒适。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网络文化活动,养成健康自律的上网习惯。18.8%的预科班同学获校文明养成专项奖学金,高于全校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很多学生成为本科阶段校院组织的学生骨干,2018级、2019级预科班115人升入本科阶段后担任学生干部的有70人,占比60.9%,其中担任班长、团支书的就有27人,占比23.5%。

            持续的探索实践,“一三三三”教育模式日趋成熟,培养成效日趋明显。三年来,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CET4的通过率分别为22%、28%和50%。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的英语能力明显提高,2018级预科班的蓝琼、郭诗仪2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18级69名预科学生,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综合特等奖学金等校级以上综合奖学金29人次46项,获奖学生占比42%,高于学校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省民宗厅领导莅临福建工程学院慰问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巩固完善“一三三三”预科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更多更优秀人才。


            来源:福建工程学院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陈佳佳 林晗枝 王琼


          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633212273954857594&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1663321227395485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