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专业气象服务 创新趋浓渐成风云

14.11.2018  17:51

   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百姓的生活需要和多行业的气象服务需求为气象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部门“老本行”,也成为日益活跃的信息服务热点,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福建省气象局在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上也曾经几度开拓,几度徘徊。传统模式下,专业气象服务比较分散,单兵作战,以单向服务为主,也就是“我们有什么,就给你什么”,产品总是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不满足”把专业服务一步步推向了困局,同时也成为了改革发展的动力。
   告别窘境的办法只有一个——转型发展、开放合作。然而,“转型发展、开放合作”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并不是一拍脑门就可以做到的。如何打破“闭门造车”格局,让“不知所措”变成“胸有成竹”?
   “我们始终坚持把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服务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为目标,有效推动我省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秉承‘和合共赢’发展理念,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创新,打造专业气象服务样板,促进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气象局局长潘敖大说。
   近年来,福建省气象局以满足社会对专业气象服务需求为导向,以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目的,扎实推动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探索,“量身定制”出个性化、专业化的互动式服务,探索出一条适应新时代发展,实现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丰收。 

   看需求:敞开大门,让部门合作“活起来
   拥有绿色生态“高颜值”的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达65.95%,时常面临森林火灾的巨大威胁。福建省气象局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局,配合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打造省、市、县三级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融合应用自动站实况数据、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林业基础数据和雷达、葵花卫星监测技术,实现异常热点监测和气象火险等级预报预警精细到78个林场。
   “气象部门给我们研发的这套系统,已经在全省101个森林防火指挥单位部署和应用,极大提高了森林防火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加有力地保护福建省森林资源。”福建省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志传说。
   为进一步打响“清新福建”的“绿”字招牌,省气象局联合旅游部门在10个5A级旅游景区和湄洲岛、平潭海坛景区建设清新指数监测站,实现“清新指数”监测、预报和发布。与福州市晋安区鼓岭管委会联合开展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建设;与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管委会联合开展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有效助力旅游气象安全管理,提升旅游品质。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民航对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气象观测、预报的精细化要求程度越来越高。
   飞得高,更要飞得稳。2015年开始,福建气象部门瞄准了航空领域的气象服务需求,组织调研组先后调研了20多家民航空管局、民航机场、航空公司等单位企业,并与国家公服中心联合开展我国通用航空市场需求专题调研,其调研需求报告获中国气象局调研报告二等奖。
   想成功,就要大胆地尝试。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正阳竹岐机场、福建通用航空公司和晋江机场试点服务过程中不断探索,还聘请专家顾问,进行专题培训,促进气象、民航深度融合,选送骨干人员赴机场、航空公司跟班学习,提升服务产品的针对性。
   经常听到从事专业气象工作者的感慨:如果一直在办公室里,不走出去看看,还真不知道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如此迫切和旺盛。
   近年来,福建省气象部门与行业部门建立共建共享、融合互动的发展机制,围绕重大战略和敏感行业防灾减灾、提质增效需求,瞄准地域特色明显、服务需求旺盛和有前期服务基础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与农业、国土、旅游、电力、林业、航空等部门合作,通过融入式合作,共建项目,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基础数据动态共享,横向业务互通,纵向三级集约,并构建政府、部门购买专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反馈,既把用户作为服务对象也作为合作伙伴,本着“边研究、边应用、边服务、边完善”的思路,双方团队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研发服务产品,促进气象与行业深度融合,与用户互动发展,摸清需求,细化指标,以此提高服务专业性与粘合度,再从增效中取酬并推广服务产品,为持续性开展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看动力:旋紧发条,让上下联动 “转起来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为推进专业气象服务转型发展,2015年以来,福建省气象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加快气象服务改革发展十六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专业气象服务联动发展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推进专业气象服务由分散服务向集约服务、单兵作战向协同配合,让全省气象部门上下联动起来。
   如何上好气象部门间的“发条”,关键在于构建气象部门内部横向联合、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首先是理顺服务与观测、信息、预报、科研的关系,整合资源,统一由服务中心或国有服务企业出口。省局直属单位之间相互间建立横向联合、技术合作、互动反馈和效益评价的运行机制。二是打破属地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单位纵向联动、分工合理、业务互通、利益共享的专业气象服务组织机制。同质化较强、技术要求高的专业气象服务项目向省级集约。上下各有侧重,分步式服务,避免重复劳动和业内竞争。三是积极寻求国家级业务单位支持,主动引进对接专业气象服务技术,避免重复建设。
   在成功打破了属地原则的同时,福建省气象局盘活资源,深化国有专业气象服务企业改革。
   “近年来,我们努力完善事业与企业优势互补、分类运行的运行机制。”谈及事企的“独门秘籍”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刘秀芳介绍了三招:第一招是坚持事企分开,建立事业、企业分工明确,协同配合的管理机制。第二招是鼓励有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的事业编制人员到企业发挥才干,以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建立绩效工资和任期奖励。第三招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探索采取项目合作、技术联盟和股份制公司等模式,优势互补,开展专业气象服务,解决创新型服务落地难和维护难问题。 

   看底牌:插上翅膀,让技术创新“飞起来
   思想观念变了,服务方式变了,人才技术也应顺势而发展。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如何出招?省气象服务中心牵头,分领域跨单位组建团队,联合各直属单位、地(市)局及相关行业,成立智慧农业、茶叶气候品质研究、航空、旅游、交通、水电等专业气象服务团队,细化目标、任务和措施,并通过聘请外部门专家当顾问,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调研走访等方式,提高团队人员对跨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与其他行业力量的合作,加快培养服务带头人和骨干人才。
   利用专业团队的力量,对专业用户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专业气象服务指标库,更好地对接用户需求和产品服务。
   随着专业服务领域的扩大,省气象局找短板抓关键,提升专业气象服务科技含量,着力发展个性化、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建成“业务集约、算法智能、架构开放、接口标准、功能实用”的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将精细化实况数据和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充分应用,生成气象服务产品,满足气象服务业务产品制作和多渠道快速分发的需求,实现云平台集约,“一张网”大数据融合,网格预报向公共服务产品规模化、高附加值生产,推动专业气象服务向更智能、更便捷、更个性方向发展。
   通过这个平台,对各行业气象产品指标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和分析,快速智能生成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并针对各专业服务领域的气象要素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气象要素对行业影响程度进一步细化分级。专业气象服务指标为业务平台要素监控报警、影响分析、服务提示提供依据。
   目前,设施农业、航空和水电等专业气象服务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基于“知天气”手机APP,开发专业气象服务专用模块和设施农业专用APP,建立全省信息、专业服务集约化后台管理系统,前台个性化服务平台等。

   看成效:和合共赢,让专业服务“成风云
   好消息传来,“知天气”和“农气宝”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被列为全国公共气象服务先进经验。
   据抽样调查评估,目前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种类已涉及全省73个县300个基地1000个不同类别的大棚,应用“农气宝”服务增加经济效益达21.1%,减少气象灾害损失达25.7%,全省用户平均服务效益总增加值达2.5亿元。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福建省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知天气”移动智能掌控风雨获“华风杯”第一届全国气象服务创新大赛优秀奖;“面向设施农业的‘农气宝’智慧气象品牌服务”和“福清市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分别荣获2017年“匠农杯”中国智慧农业最佳解决方案和应用典范案例双项大奖”;交通气象服务系统荣获“福建省测绘信息科技进步奖”。
   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专业气象研究之路上,省气象局还积极推进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的《福建省特色果树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技术研究》和福建省第十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的《福建省枇杷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的成果转化;基于GIS森林火灾气象致灾风险区划与评估、温室大棚小气候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福建省茶叶寒冻害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三项课题获得省科技厅立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多的探索、努力和坚持,也更需要国省、省省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中国气象报福建记者站汤珺琳、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