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科技力量 交出满意答卷

18.09.2018  17:41

   中国气象报记者 杨群娜 通讯员 钟晨 罗曼宁

  9月16日17时,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携狂风暴雨登陆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5米/秒)。“山竹”引发海水倒灌、大楼摇晃、树木折断……这是历史上登陆广东的造成陆面大风范围最广、大风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台风。广东省委、省政府提早周密部署,全省动员,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广东气象部门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精细监测、精准预报、精确预警、精致服务,全心全力投身台风防御工作,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部署:风起于青萍之末

  当台风“百里嘉”登陆湛江之际,“山竹”就从两千余公里外的广阔洋面上移向广东。如何为政府指挥部署“山竹”防御工作提供有针对性、前瞻性的决策服务?如何让公众尽早获知“台风来了怎么办”?如何和相关部门高效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一道道问题摆在广东气象部门决策者的心头。

  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广东气象部门率先行动!9月10日,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动员全省气象职工全面投入防御台风的预报服务中。

  获知气象预报信息后,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高度重视,要求各地相关部门立足最不利的情况,用最严的标准,做最充足的准备,进行最细致的防范,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9月14日下午,省三防办、省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省水文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山竹”动向及防御措施。广东卫视等媒体对发布会全程直播。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30多家媒体进行了全媒体传播。

  “社区、微信群、商场都贴有台风信息和提醒……”家住荔湾的刘丽帆告诉记者,“先生在外出差还特意提前赶回家,一起防御台风影响,一家老小忙着装沙包、加固门窗、储备食品。

   研判:依靠科技咬定“山竹

  信息畅通、合理调度、指挥有效是防台风的关键环节,而科学准确的预判更是制胜法宝。

  9月15日,省防总值班室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屏幕上,台风“山竹”的高清卫星图被放大,缓慢旋转的台风眼带着摄人心魄的威势步步逼近。

  自14日起,广东省气象局便将“山竹”卫星动画提供给媒体,清晰而震撼的台风眼画面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警觉。

  此外,雷达、浮标站等综合监测设备、智能网格预报、省部共建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台风模式、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则是预警预报的“利器”,为预报员准确研判“山竹”轨迹提供了支撑,还为后续政府决策者、公众及时获取准确气象信息提供了便利。

  其中,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的决策辅助平台,可清晰地反映不同型号渔船回港状态。预警员轻点鼠标,就可以看到预判中8级风圈、10级风圈覆盖的范围。根据风圈范围,截至16日23时,全省共转移人员311万多人。

   联动:众志成城合力防御

  9月14日至16日15时,广东省各市县启动或变更气象灾害(台风)应急响应共273次。11日9时,省防总启动防风四级应急响应。9月15日20时,省民政厅启动四级救灾应急响应。15日21时,省核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启动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场外应急四级响应。

  9月14日至16日15时,全省各市县累计共发布台风预警信号396站次,暴雨预警信号100站次,雷雨大风预警信号6站次,共发布各类服务短信7105.8万人次。15日18时至17日,全省各类学校、幼儿园全部停课停学,少年宫、校外培训机构停止一切培训和教育活动,寄宿制学校学生原地做好防御。

  强台风过境,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再次发挥了科技核心作用,广东气象人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中央气象台专题会商强台风“山竹”
   中国气象报记者刘钊报道  在9月16日8时的气象
福建:解除重大气象灾害(台风)IV级应急响应
   目前台风“山竹”对福建影响基本结束。气象
福建: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IV级应急响应
   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今天(13日)14时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