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形象更鲜亮需在“三用”上下苦功

12.06.2019  14:10

  从影视经典到文艺舞台新经典,改编作品正在成为我国文艺创作的新潮流之一。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等多部改编自我国不同时期影视佳作的文艺舞台精品,前不久在上海摘得文华大奖。6月10日在上海开幕的第25届上海电视节,首次将白玉兰奖最佳编剧评选分为“原创”“改编”两个组别进行,致敬原创的同时,也致敬剧本改编工作者。(6月11日新华网)

  好的舞台剧也好,电影电视也好,总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给予大众更好的文艺滋养。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优秀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还是新时代乡村振兴题材的优秀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里面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到新时代党的扶贫干部,虽然跨度很大,但是,通过舞台改编,都栩栩如生地再次以新的艺术形象呈现给了观众。

  虽然说原创的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但是要让文艺经典更好地活在当下,将剧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出现在舞台上,更需要全体文艺工作者不断地用心、用情、用功去再现这些艺术形象。无论是将英雄形象从银屏搬上舞台,还是重新走进各种电影电视节目,都离不开用心、用情、用功这三个法宝,用好了这三个法宝,文艺原创也好,经典剧目改编也罢,才能让经典更好地唤醒几代观众的“集体记忆”。

  将电影电视戏剧中的经典形象搬上观众喜欢的舞台,不是随便地换个地方演一演、唱一唱,而是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赤诚的初心对待这些原创文艺作品。用心才会对经典负责,也是改编成功的需要。否则,是无法将这些优秀的文艺经典还原精华的。而初心的锤炼更是来自于对观众的感情,如果没有服务人民的真情,就不会用真功夫,下大力气让这些经典华丽转身。就如《永不消逝的电波》能从银幕走向舞台,“变身”现代舞剧,实现创新发展,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从影视作品的本真出发,通过符合时代特点的再创新,才让原来的经典老电影,又栩栩如生地成为了现代舞剧,让那些留存在大众心中的“集体记忆”再现了舞台新形象。

  优秀的老电影电视不少,传统的舞台剧目也是种类繁多。要让这些优秀的影视剧和舞台剧更好地活在当代,不仅是观众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只有让经典的艺术形象更好地面向观众,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需要。比如这次获得文华大奖的话剧《谷文昌》,曾被多次拍摄成电视剧,但是年轻的观众近日在网上留言,期望实力派演员参与的改编这不作品,让时代楷模谷文昌在舞台上的形象永远鲜亮。面对观众的要求,广大文艺工作只有用心、用情、用功去改编,才能让谷文昌这个艺术形象更加留得住、传得开。

  总之,影视和舞台剧创作,只有“三用”齐上阵,才能更好地有助影视和舞台艺术这两个行业更好地交融,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