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有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真效果”

20.03.2019  23:01

  谈及为何会带着花瓶、绢花、折扇等“小物件”上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解释道,它们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同样也是助力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产品,我们应该将其放到旅游市场让它们动起来,农村生产这些产品便有了主导产业。(3月13日《中国旅游报》02版)

  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既定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时下,各级各地立足本地旅游资源禀赋,深入发展旅游业,遵义红色文化、曲阜孔子文化等旅游名地纷纷涌现出来,依托当地“文旅融合”而生的纪念品、土特产等旅游产品应运而生,作为产品原料供应者的老百姓收益颇多,大量的游客涌入更是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这一关键时期,富民兴村成了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广大农村分布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场空间和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被市场所看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时,和群众的利益链接力度不足,对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不够,习惯于比对其他地方照搬照抄,直接导致了“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等现象发生,地方资源禀赋没有得到很好挖掘,甚至湮没在“旅游兴村”的潮流中,默默无闻。笔者认为,把握三个关键才能促进文旅融合“有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真效果”。

  其一,围绕群众增收,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链接机制。让农村从“输血”变“造血”是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的关键,而依托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文旅融合”正是首选。农民作为地方本土人员,对土特产的地方属性十分了解,政府通过建立合作社、搭建生产平台,把社会团体的利益同农民的收入挂钩,既能够降低产品生产的整体成本,又能助力当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提升生产积极性,一举两得。加之,以政府和群众通力合作的形式,不仅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更能够集中群策群智,精准生产和制造出富有地方文化气息的旅游产品。

  其二,围绕产品销售,定标定向找准旅游市场需求。适合群众生产的产品才有发展潜力,切合消费需求的产品才有市场前景。比如重庆荣昌瞄准周边城市群,完善沿濑溪河马拉松跑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山东曲阜把握孔子故里地方优势,依托国际孔子学院市场需求,打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需求有多大,市场前景就有多大。各级各地助推以文促旅、文旅融合时,必须要立足地方实际,综合研判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全力让旅游产品造得出、销得走、能致富。

  其三,围绕特色亮点,实现线上线下多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全覆盖宣传。避同求异是扩大地方旅游影响力的关键,有特色亮点的旅游资源才更容易受到游客的青睐。以贵州遵义为例,该地立足地方红色历史文化积淀,立足区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通过打造文化馆、纪念馆等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群,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再以网络、报纸等形式加以宣传,广泛吸引大批游客到遵义旅游参观。由此,立足别具一格的旅游特色,找准独此一家的地方优势,聚焦标新立异的宣传方式,通过发动群众线下宣传,利用官方媒体、QQ、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进行线上宣传,由近及远、由线下到线上,多形式、多途径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取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莆田文明网 唐加加 )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发布
逐步推进乡村振兴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   昨日,政府
厦门海沧区: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海沧街道院前社,美丽乡村生机勃勃。新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