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司法:武平法院创建“五评”机制

07.12.2021  13:40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当全球生态多样性保护峰会的盛况照进冬意渐浓的大江南北,闽西大地上,三省五县通衢之地,有一座生态之城,仍然处处青松翠柏,绿意盎然,这就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早开始的地方——武平县。

这片绿色大地大胆探索,从踏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开始,到今年10月22日,武平县人民法院驻县林长办法官工作室的挂牌成立,是武平法院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司法保护。通过探索生态司法“林农评点、法官评判、代表评议、无讼评比、生态评价”的“五评”模式,让每个生态司法案件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司法助力从林改出发做优生态立县的文章,走上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林农评点:法治夜校解实题

俯瞰武平只有一种颜色,那就是连绵不绝的绿色,这里也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2001年,武平县大胆探索,踏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这场始于武平县捷文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万重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

在林改的春风下,武平山上山下都掀起林业经济发展热潮。2012年7月24日,武平法院紧紧围绕武平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捷文村部一楼右侧的一间教室开办了全省首家“林农法治夜校”。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林农法治夜校早已覆盖全县,法院选派7名法官组成师资队伍,聘请全县39名林业站工作人员为生态司法联络员,课上课下为17个乡镇街道的林农答疑释惑,打造了一个集普法教育、纠纷化解、联系群众的全新服务平台。”该院生态庭庭长林权斌介绍道。9年来,“法官讲师”让村民在依法发展林业经济、鼓了腰包的同时也不忘学法充电,提升守法意识。

林农评点出实题,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法官讲师”又有了新的服务课题。武平县被列为全省首批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县,“法官讲师”积极协助开展商品林赎买工作,推动林区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底,共依法保障商品林赎买合同签订123户,完成捷文水源周边赎买商品林1.47万亩。

为了更好地将课堂延伸到村居林区,该院通过巡回审判法庭让村民在“沉浸式”庭审中,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2020年7月28日,该院公开审理该县首例生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引发当地群众的热烈讨论和众多网友的线上围观。该院对涉生态案件,积极邀请村民、村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现场旁听庭审,达到“庭审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该院通过“接地气”的审判方式以案释法,寓教于审,积极“走出去”普法,深入乡村开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在千鹭湖、梁野山等景区设立生态保护普法宣传展板,引导游客文明出行,保护生态环境。

法官评判:一线审调止纷争

十年树木已成林,青山绿水绕村居。正是林改的助力,村民植树造林热情高涨,经常看见全家老少带着干粮上山造林的场景。如今20年过去,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村民拥有了“绿色财富”。不少荒山成青山,依靠石头、树木划分的四至逐渐消失在青山之间,涉林纠纷的审判和调处成为武平法院多年来司法为民的金字招牌。

日前,该院生态庭法官前往东留镇封侯村,调解一起涉及芙蓉李山场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法官在充分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后,根据实际情况为双方提供专业法律指导意见,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调解方案。

与其他纠纷不同,为了查明林业纠纷的有关“病因”,法官除了通过起诉状、双方当事人了解具体诉求和纠纷起因外,还必须深入现场勘查,落实林权现状,以更好地判别是非曲直。

无论是林业承包合同纠纷还是林地权属纠纷,基本上都存在着界址争议,为了明晰林地情况,每起案件我们都必须邀请林业技术专家或林业技术人员对纷争林地进行现场勘界。”林权斌如是说。

如果邀请专家“会诊”是把脉林权纠纷的有效途径,那么,选任林业专家陪审员,则能让生态裁判结果更具说服力。

2020年8月29日,武平县人大常委会任命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县自然资源局若干人员担任生态领域专家人民陪审员。法官与专家陪审员一同深入现场,充分了解当地相关的林业背景,通过与村民交谈,有效评估林业纠纷对本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参考当地村规民约、善良风俗,引导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这样的调解协议往往能够得到当事人的认可,自动履行率会高很多,后续问题也减少不少,起到了促和止纷的积极作用。

面对土改时期遗留的权属不清、界址不明、有山无证、有证无山的问题,该院充分发挥“定分止争”功能,2018年至今,审结林业民事案件88件,妥善解决林权纠纷,明晰林地权属,让林农吃了“定心丸”。

社会评议:生态修复焕新颜

我再也不敢滥砍滥伐了,我愿意接受处罚,积极补种林木,恢复森林。”日前,在一起滥伐林木案中,被告人黄某当庭表示认罪认罚。原来,黄某在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林木共计196株。案发后,黄某已对部分涉案山场复绿补种,该院依法对其从轻处罚。

被砍的山林怎么恢复?捕杀动物如何做好生态补偿?这些社会各界群众关心的问题,成为该院突出“恢复性司法”实践的重要导引。

武平法院注重以社会评议效果督促落实,通过建立认罪认罚从宽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机制,推动检察机关根据不同罪名“分类施策”,在审查起诉前促使违法状态恢复原状再做认罪认罚,对未落实恢复措施的严格适用缓刑,并在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地建立“补植复绿”示范基地。

生态司法修复是法院在环境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以司法举措要求行为人按照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特定修复方式将受损的森林、水源、矿山等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对修复情况进行回访、监督的非刑罚处罚措施。近年来,武平法院坚持生态损害与责任承担相结合、保护和利用相结合、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实施修复与多方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生态司法修复。

11月11日,武平法院参加主题为“增殖渔业资源共护生态家园”的增殖放流活动,联合县河长办、农业农村局等7家单位,并邀请附近居民共同将46万尾扁圆吻鲴优质鱼苗投放到平川、岩前、中山、民主等地河流。

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该院积极延伸司法服务、探索修复受损流域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也对当地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促进武平全域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该院将继续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强化生态司法保护工作力度,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全方位司法“保护网”。

多年来,该院注重“预防+惩戒+修复”相结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依法从严从快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犯罪,开展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环境整治等多样化生态修复模式,促进生物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

无讼评比:联动共治创平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保护要久久为功走长效,需要引导矛盾纠纷的化解,发动群众参与争创无讼无访的平安和谐社会大环境。

2010年开始,武平法院在综治工作基础较好的4个乡镇开展创建“无讼村”先行试点,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无讼”与“无访”相结合,从2011年起在全县部署开展“无讼无访村(居)”创建活动。

近年来,该院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提供生态资源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同时以武平县“无讼村居”创建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无讼林区”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该生态司法品牌作为“一院一品”大力推进。

过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得跑断腿,费时费力费财。现在法官来到我们身边,工作做得细,矛盾很快就化解了。”一位林场承包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原来,生态庭法官在一个月之内12次前往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岩前镇澄邦村,进山场勘界,现场向当事人解释相关法律政策,并以其中一处自留山主为突破口,一次性将因自留山而引发的16起纠纷全部调解结案。

武平法院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打造生态司法服务品牌进一步调研谋划。通过召开联席座谈会,邀请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县林业局、县涉林纠纷调解中心等单位,商讨生态司法服务事宜,以“无讼林区”为切入点,和管理局签订共建协议,联合开展以“情系生态·法护梁野”为主题的“无讼无访自然保护区”创建活动。通过设立9个生态司法巡回审判点、生态司法服务点以点带面,辐射林区的“绿色通道”,切实保护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预防化解纠纷,稳定林区秩序。

无讼评比齐发力,联动共治“”创平安。武平法院不是“一家独唱”,其“无讼无访创建”升格为“平安县乡村三级联创”,县财政对达标村(居)给予资金奖励,并在信贷、医疗、保险等方面出台扶持激励政策。2017年以来发放平安奖励金769.7万元,兑现“3个10%”的惠民奖励金3248.63万元,受益群众达59.2万余人次。

生态评价:多维保护绿家园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以生态评价作导引,武平法院积极构建多维保护“”起乐园,让重要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在武平的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在每片绿水青山间,自由自在地栖居,与群众和谐相处。

今年8月底,有摄影爱好者拍到“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在武平县永平镇孔厦村“安家”,相关话题总流量破亿,引起外界广泛关注。而蓝喉蜂虎的栖息地,正是2019年武平法院对一机砖厂违法推挖林地取土的行为依法裁定责令恢复原状并强制执行,使受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的所在地。

对黑桫椤、观光木等珍稀濒危植物辨认观看,并立牌保护,进一步加大对珍稀濒危植物的宣传保护。这是2021年9月,武平法院联合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前往十方、中山等地的重山密林里逐一建档保护,守护这片生态多样性的乐土。

走进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千鹭湖湿地,绿树掩映下,白鹭蹁跹,游客徜徉其中,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景象。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也是武平着力打造的一张“国字号”绿色生态名片,2018年7月开园后已吸引游客76.7万人次。

同时,该院发挥生态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行为,2020年来,共审结破坏野生动物犯罪案件5件8人,推动改变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严厉打击破坏原生林等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违法犯罪行为,严格保护红豆杉、铁皮石斛等珍稀珍贵植物资源。

紧贴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宣言主题,结合县域生态特点,该院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机制。联合县总河长办制定“生态司法+河长制”联动协作机制、与武平县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构建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树·鸟”生态司法多维保护网、与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制定在梁野山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县林业局制定联合开展古树名木协同保护活动等相关协议方案,还向县河长办发出加强鱼类资源保护持续优化水质的司法建议书,就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7条建议措施等,积极构建生态保护立体网格。

生命不息,保护不止。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武平法院将以林改精神持续推进生态司法‘五评’机制,深耕武平实际,以生态、司法、社会效果为导向,以法治力量守护美好家园。”该院代理院长陈英棠表示。

  来源:福建法治报 责任编辑:罗晓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