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能在“作业签字”中迷失方向

22.09.2017  17:59

  这两天,浙江一小学“叫停”家长签字孩子作业的新闻,刷爆朋友圈。不少家长点赞该学校的做法,并吐槽称,家长不仅要签字,也帮孩子批改作业,老师如何知道孩子知识掌握情况;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成长不可逆,帮孩子检查作业,参与到孩子学习中,也挺好的。海都记者走访发现,在泉州,老师要求家长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也是普遍现象。不少家长甚至当起了陪读,生怕稍微没跟进,孩子就落后。(9月19日《海峡都市报》)

  浙江该小学的举措,取得的效果应该是让家长从繁重的检查孩子作业、陪读等事宜中解脱出来,让教师在批改与检查学生作业中真正实现责任归位。签字其实是只是一个形式,假若家长对孩子的学业不关心,照样也能够签字确认。对于此类家长来说,是否在孩子作业中签字,真的意义不大。而对孩子学业关心的父母,即使没有在孩子作业中签字,该抓紧的同样会抓紧。

  现代教育理论普遍认为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优秀的教育者能够给予被教育者以反馈,从而共同强化教育效果。例如,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给起立回答的学生以即时的简短评价和赞扬,被认为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而作为孩子教育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中的反馈因素同样十分重要。对孩子作业进行坚持并签字,就体现了这点。

  只不过这个反馈,本该是学校教育去完成的,家庭教育不必越俎代庖。家庭教育做到反馈,实际上并不苛求家长要对孩子的每一项作业情况了如指掌,甚至亲力亲为地去陪读、答疑解惑;而是要求家长对孩子当前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个宏观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能够跟踪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适时安排些谈心、休闲散心等亲子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观念,并且缓解学习压力。这是家庭教育较之学校教育,所拥有的独特的优势。而大多家长囿于能力精力等,本就无法对孩子作业管得太细。因此说,报道中的那些泉州家长的做法或有些过犹不及,甚至会引发孩子的过度依赖心理,不容易培养孩子的自觉习惯。

  家长关注孩子学习,助力孩子培养好学习习惯,是必要的。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应是去填补学校教育的缺位,而是让孩子在学校教育的“八小时之外”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这个度需要拿捏好。学习根本上需要孩子自觉,但不能奢求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从小就自觉而孤单地“孤军奋战”。(仓山区委文明办容成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