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风文明要“五下功夫”

16.04.2019  19:50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内容,其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生活的质量。实践证明,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就发展得好;反之,不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不仅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而且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乡村振兴战略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工作合力,把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本地、本部门、本系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和工作日程。通过“五下功夫”,培育农村乡风文明,不断提升农民思想文化水平。

  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农村科技文化教育,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利用乡村讲师团、道德讲堂、“三下乡”等活动载体,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重教育引导,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要结合农村实际,教育引导农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要提高村干部的素质,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对敢于负责任的干部,要大力表彰,在农村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在乡村文明创建上下功夫。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在农家、文明家庭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广大农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同时,鼓励和支持城镇文明单位与村(社区)开展合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示范家庭”,树立典型,营造争典型、创示范的氛围,着力解决行政、法律等手段难以解决的不良风气和不文明现象。

  在文化产品创新上下功夫。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挖掘和传承特色民间文化,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搞好农家书屋,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

  在完善村规民约上下功夫。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签订文明协议、推行《村民公约》等方式,大力宣传文明新风。积极指导各地制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对农村抹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问题,以村民自治的程序和形式,作出相应规定,并成立相关自治组织,以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积极支持农户改厕、改圈,大力推广沼气的使用,加大对建设沼气池和改厕、改圈的资金扶持。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状况,切实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要求。

  在移风易俗治理上下功夫。坚持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党员、干部(及其配偶、父母、子女)要带头移风易俗,抵制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歪风,严格执行“五不准”:不准借机敛财;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和审核制度。重视发挥共青团员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中的模范作用。倡导婚丧事简办,因地制宜制定婚丧陋习治理工作实施办法,倡导文化礼堂婚礼、集体婚礼、旅游婚礼等婚庆办理形式,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充分发挥好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建立一批移风易俗示范村镇,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不断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