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之火 奔跑之炬】厦门火炬高新区:腾飞之门 高新之翅

16.08.2019  11:31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自动播放 play 厦门火炬高新区:二十九年光耀海峡 向前 向后

  厦门,被誉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厦门火炬高新区,正是这颗明珠上的一抹亮丽光芒。乘着改革开放的长风,厦门火炬高新区抓住国家“火炬计划”的发展机遇,建区29年,以占厦门不到1%的土地,实现了厦门近43%的工业总产值,已经成为厦门发展的引擎、奋飞的翅膀。

  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处调研员洪奋新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厦门的科技资源和工业基础都很薄弱,很多人认为,厦门只能搞出口加工区,搞不了高科技园区。但当时的厦门市科委领导说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头赶上。1990年6月25日,国家科委和厦门市政府签定了共同创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协议。同年年底,就选在小东山这个地方,破土动工。”

  洪奋新告诉我们:“国家‘火炬计划’的logo是一把红色的火炬,由China Torch Program三个首字母CTP构成。厦门火炬高新区的logo就在红色火炬下面加上蓝色的一撇,象征台湾海峡,意味着我们的初心使命是‘建设海峡西岸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厦门火炬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许峰表示,以开放促改革,在改革中不断优化我们城市的营商环境。比如高新区引进了跨国企业,他们的产品24小时都要通关,所以促进了厦门海关实现了电子通关,“5+2,白加黑”地提高通关效率。

  许峰说:“我们在1992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ABB,1998年又引进世界计算机龙头戴尔。很快,在2000年的时候,高新区的工业产值就首次破百亿,达到了113亿元。紧接着,联想移动、华电开关、艾佩斯、友达光电、宸鸿、阿海珐等企业的相继进驻,贡献很大,工业产值又在2010年破千亿。实现了第一个十年破百亿,第二个十年破千亿。

  洪奋新:“高新区对于厦门城市的建设,特别是跨岛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我们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金戈铁马,狂飙突进’,到翔安去,150天建成95幢通用厂房主体,成为跨岛发展的启动器和吸附器,带动厦门东部工业化、城镇化。

  许峰:“经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的企业,厦门火炬高新区现在已经形成了6+N的产业体系。我们最大的产业链——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是厦门首条千亿产业链(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也在2018年成为厦门又一条营收破千亿的主导产业。”

  如今,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发展为“跨岛内外、一区多园”,围绕厦门 “高质量发展”和“双千亿”目标,正加快构建区域科创中心核心区,当好建设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主力军。(文/洪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