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中文系77级78级回母校 为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

22.02.2018  10:23
与会者交谈甚欢。(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 新浪
来源: n.sinaimg.cn
与会者交谈甚欢。(本报记者林铭鸿摄)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昨天,厦大中文系77级、78级140多名校友回到母校,举行纪念恢复高考制度暨入学40周年的“感恩母校,感念师恩”活动。在聚会上,有一场名为“一代人命运”的对话。

  1977年高考于12月举行,77级于1978年3月入学,7个月后,78级入学。厦大中文系77级、78级共有近190人。

   他们的故事

   接到录取通知书高兴得杀了两头猪

  1977年,在建阳一家电机厂,27岁的李以建每天负责“把铝水倒入模具”。在永泰县的青年农场,王元生每天扛着锄头下地。当时中国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有无数个李以建、王元生。就在他们认为激情和梦想就要被埋没时,北京结束了一场历时44天的招生会议,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

  1978年,李以建、王元生们迈入厦大中文系,他们的命运因为高考而改变,因为厦大而改变。

  对话主持人、1978年考入厦大历史系的杨锦麟问:“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你是什么心情?”在这个问题上,王元生的故事“胜出”,他说他“杀了两头猪”。

  厦大校友总会董事长、前校长朱崇实1977年考入厦大读经济,当时,他在建阳一家医院住院,接到通知书后,他说,什么病都没有了,当天申请出院。

  杨锦麟又问:“当时学习有多刻苦?”77级校友张健说,一周只有周六晚上不到教室自习,晚上经常有人在路灯下“夜战”。

  厦大还时兴学生互相理发,因为去理发店要等很久。校友们回忆,当时有两句响亮的奋斗口号,一是“把被耽误的青春夺回来”,二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们的精彩

   人生因高考改变铸铝工人成为金庸秘书

  1982年1月,77级、78级学生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工作。

  曾经的铸铝工人李以建,在厦大读研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多年后到了香港,成为金庸秘书。他经常被问:“如果没有高考,现在会是什么样?”他说:“我感谢邓小平,感谢这个时代。

  昨天,虚岁80岁的厦大中文系杨聪凤老师获邀给学生“训话”,她说,学生毕业后,她被抽调去做毕业生访问,10天跑了50多个国家机关。36年后,她把用人单位的评价告诉学生:“每家单位对你们都是满满的肯定。

  厦大副校长詹心丽说,40年后再相会,为的是纪念中国伟大历史变革的新起点。1977年,19岁的詹心丽在扛着锄头去田间劳动的路上,听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

  昨天,中文系77级、78级校友在芙蓉湖畔立了一块刻石,这群年过六旬的校友选择在石头上刻了两个字――“逐梦”,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厦大中文系78级校友潘文海书写。

  这群奔七的校友还有梦?杨锦麟表示,“人生七十才开始。”一位校友代表说,“逐梦”的另一层意思是希望厦大年轻学子思考心中的梦想,“只要把个人的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就一定会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