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孵化农业“高颜值”

18.07.2018  16:12

  为营造良好的农村双创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福建省科技厅日前出台了《福建省星创天地管理细则(暂行)》(以下简称《细则》)。星创天地作为“乡村版的众创空间”,对于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该省在建设星创天地时有何创新和突破?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搭建平台 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发布的《细则》中指出,星创天地是由独立法人机构建设与运营,面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主体,提供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的新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

  建有福建省第一家分子生物实验室、标准试验示范基地,还拥有农科院创客导师队伍,可对入驻企业、创客提供培训指导服务……走进三明“兴农谷”星创天地,一系列为创客提供的“软硬设施”引人关注。

  三明市农科院院长许旭明介绍,“兴农谷”集创业孵化、培训、引导等功能于一体,让科技人员化身创客导师服务创业人员,改变了原先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脱节的局面。目前,“兴农谷”共吸引12家企业入驻,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达62家,服务对象涉及生物科技、生物医药、电子商务、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农副产品销售加工、土壤改良等多个领域。

  这只是福建众多星创天地的一个缩影。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林然介绍,目前,福建全省已有42家星创天地获国家备案,共集聚创业导师292名,为农村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转移、规划设计、政策咨询、技术培训等多方位服务,累计培育创业人才2294人,孵化企业664个,为农村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业态转型 发现产业新可能

  田野里种植着成片的瓜蒌、三叶青等中草药;一排排温室大棚里,灵芝在泥地里“冒出头”……从2014年组建,再到入选国家级星创天地,南武夷药博园依靠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短时间内迅速“走红”,形成了“良种繁育+药品生产+特色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条,打造了一幅“高颜值”的现代农业生产场景。

  “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此次发布的《细则》要求,星创天地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开发条件和成果转化能力,立足各地农业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链开展全链条创业,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形成一批适用的农业农村科技成果。

  “福建花博汇现代农业科技星创天地”对接当地特色花卉产业链优化升级需求,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共享园区土地、资金、人才、基地等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的创新创业点;“远山电商星创天地”以当地特色畜牧业产业为服务对象,从种植业、养殖业的产业链和“互联网+农业”进行拓展,为农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处李坚义说,从传统产业挖掘新动能,从新兴产业发现新可能,这些星创天地将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农业理念运用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升级中,不断推动传统农业向“互联网+”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发展,共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133个,建立线上网络平台76个,已成为推动福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引智入村 培育一批“新农人

  从未从事过农业生产,却也能将农业公司开得风生水起?

  丰泉农业是泉州农业科技星创天地最早引进的一家专业生产红掌的企业,企业主陈一龙告诉记者:“我原来在深圳生产电话机,对红掌栽培技术一无所知,在泉州农科所技术员的帮助下公司才慢慢发展起来。

  此次《细则》鼓励星创天地集聚一批企业家、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科技特派员等任兼职创业导师,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与培训,提升创业者能力。从电话生产商一跃成为红掌生产“新农人”的陈一龙,就受益于此。“我所派出科技特派员14人开展‘一对一’服务,对创业者进行辅导培训,提升创业者、农民生产技能,实现创业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泉州市农科所副所长庄卫东说。

  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福建将面向新时代农村农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与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无缝对接,争取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科技大军,依靠星创天地这一平台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提供农村科技创业服务,带动千万农户增收致富,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贡献。(柯怀鸿 记者 谢开飞)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