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时代”来了吗?

17.08.2017  18:41

  最近一直被“共享”轰炸,国人比较早知道的共享估计就是共享单车,接着出现共享雨伞、共享胶囊床、共享汽车、共享篮球等等。那么中国进入了共享时代了吗?不,我觉得现在说“共享时代”为时过早,不如戏谑说“经济时代”更贴近。

  为什么呢?大家别忘了这些共享服务的提供方是谁?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先看看这些共享产品的现状:以共享单车为例,自出它横空出世后,众人纷纷伸手分一杯羹,众多运营商都相继推出同类自行车,网友总结说有红的、黄的、白的、黑的、紫的,都凑够彩虹颜色了,在不创新就没有颜色用了。共享单车的设计初衷是解决城市公交站到地铁的最后一公里路程,显而易见的是为了便民。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年轻人占的比重较多,这和单车使用需要特定的手机APP有关。共享单车刚刚投放的时候,每个城市都是以欢迎的姿态接受,发的新闻都是“一元骑车就要到某某地了”、“某地终于也有共享单车”了,但随着新鲜劲过去后,人们发现了共享经济的暴露的弊端。首先是单车的损坏率变高,有人说这是质量问题、有人说这是素质问题,这个讨论的话题变成了全社会共同讨论的焦点。这里还没讨论完,又有新观点说:共享经济实际上是占用公共资源谋取私人利益。人们才恍然大悟,对啊,随处停放的车阻碍了人行道,有的堆成小山,不仅不方便使用,还丑化公共环境。于是城管开始把违停的车辆拉车,让运行商来拿走,同时教育一番:有的小区、大院写出通知禁止共享单车入内;有的城市叫停新投放的单车。人们还在烦乱这些单车时,新闻一出来,又担心钱的问题了。原来才几个月时间就有投资方倒闭、跑路的了,单车的押金无法收回,为了骑几次车就去了一百多块,算算成本,这那有合算?

  我们常说“无利不商”,虽说是一种贬义色彩,但是这也是商业的出发点。共享经济的窘迫在于运营商资质不平均,参差不齐,想挣“”钱,自己也知道这些产品并无法带来效益,挣的只是融资的钱。就是因为这种出发点,运营方没有考虑产品质量、没有考虑后续维护、没有考虑协调共享商品与公共空间的矛盾问题,只是草草的不完善的产品投入市场,民众当然能明显感觉到用意不善,所以才会爆发出一系列后续问题。

  所以现在来看,共享时代的来临还为时过早。先不说国民素质问题,因为在号称高素质的欧洲,我们中国也投放了共享自行车,也同样出现了自行车丢失、锁被破坏、随意堆放的情况。当当就运营方主体就是重要的一项,可以说是问题的根源。是否少一些功利,带一下公益?是否政府牵头呢?是否在政府的规划下,严格把关共享产品的投放资质呢?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一步步完善的地方。(梅列区委文明办 魏珍珍)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