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交融 惠及全球用户

11.05.2018  22:44

   中国气象报记者 吴鹏 郝静

  5月8日,中国气象局和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EUMETSAT)第四届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EUMETSAT对于中国气象局刚刚宣布建立的“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给予高度评价。未来,双方将在印度洋区域减轻灾害风险、气候服务、综合观测等方面开展深化合作,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EUMETSAT主任阿兰·雷迪尔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国际气象发展不谋而合。包括“风云四号”和未来晨昏轨道卫星在内的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他期待双方发挥各自在区域观测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共享,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贡献。

  这是双方自1998年开展合作以来,一起走过的第20个年头。

  EUMETSAT成立于1986年,是欧洲地区专注气象卫星开发和应用的政府间组织,拥有30个成员国、1个合作国;中国是世界上同时拥有静止和极轨气象卫星的三个国家和地区之一。

  20年来,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卫星资料共享和应用务实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惠及全球用户和国际社会。

  自1998年以来,中国气象局和EUMETSAT先后签署了5个关于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领域的合作协议。双方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双边会议和高层对话会议,在卫星资料的交换、再分发和产品应用,以及人员交流、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务实高效的交流和合作。

  双方的数据共享,对于优化各自预报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中国“风云三号”卫星资料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模式中得到业务应用。其中,“风云三号”B星和C星的观测数据对于改进欧洲地区降水和风预测的作用十分明显。

  EUMETSAT提供的卫星大气垂直探测数据成功应用到中国气象局的GRAPES数值预报模式中,使卫星资料在数据同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接收和利用Metop卫星上携带的IASI红外高光谱卫星资料,中国改进了现有“风云”卫星仪器的定标,并促进了大气温湿度廓线反演、大气成分参数反演和星载仪器的交叉定标的研究。

  2015年双方开展“风云三号”卫星资料欧洲区域再分发服务,并在中国直收欧洲的Metop卫星资料,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气象水文部门开展高影响天气的临近预报和短期预报提供有力支持。

  双方共享“风云”卫星和欧洲气象卫星的观测数据,通过各自的数据分发系统再向亚洲和欧洲地区用户进行广播,为地区防灾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方还在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地球观测组织、亚洲大洋洲气象卫星用户大会等多边机制的框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广播系统与EUMETSAT卫星广播系统、美国GEONETCast共同组成世界气象组织卫星广播网。

  2016年,Meteosat-7卫星的退役为持续提供印度洋地区的卫星资料提出了挑战。在国际气象卫星协调组织框架下,通过双方共同努力,EUMETSAT和中国气象局决定分别通过Meteosat-8和“风云二号”E星为印度洋地区提供卫星资料,确保该地区资料持续稳定。

  “风云”卫星和欧洲气象卫星同为世界气象组织(WMO)空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WMO在《2025年全球观测系统展望》中将未来极轨气象卫星观测明确为三轨道系统,分别是上午、下午和晨昏轨道。2013年前,欧洲、美国和中国的长期规划能够持续提供上午和下午轨道卫星。为了优化WMO综合全球观测系统、填补全球极轨卫星观测空缺,中国决定发射一颗晨昏轨道卫星,为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及其他气象卫星应用领域做出贡献。

  目前,中国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已经投入业务运行,并向亚太地区用户共享数据。欧洲“哨兵-3B”地球监测卫星也于今年4月成功发射。双方计划采用欧洲“哨兵三号”卫星数据与中国“风云四号”大气垂直探测仪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交换试验。

  “风云三号”D星将于今年6月完成全部测试任务,“风云二号”09星也将于6月发射。欧洲Meteosat-11卫星将投入业务应用,Metop-C极轨卫星也将于今年秋季发射。双方均对新卫星的数据交换和相关合作表达了强烈兴趣。

今起亚太地区可接收“风云四号”数据
   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 黄彬报道 从5月8日零时气象
打好“海洋牌”护航海之南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袁迎蕾 冯文 熊瑛   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