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兴:告别黄浦江 又在戈壁赶路

11.12.2017  14:45

 编者按:
  从2017年8月开始,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先后到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启了他们的“职业新征程”。这其中既有已在新疆奉献了三年的“老同志”,也有初次亮相边陲的“新面孔”,他们以服务新疆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和维护边疆稳定为共同目标,为解决新疆气象领域的难点、重点问题不断筹谋规划、献智献力。
  昆仑山下,千年胡杨层林尽染,美丽的叶尔羌河漂金流淌……然而经受过几载大漠戈壁的风沙吹打和烈日暴晒,余耀兴的双手上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褐色晒斑,这个来自黄浦江畔、年仅45岁的援疆干部调侃:“看,我都已经长了老年斑。
  时间回到2014年9月,上海市气象局办公室副调研员余耀兴主动申请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当时就觉得自己要去体验一下,多少能帮他们做点事儿。”余耀兴说。在喀什援疆三年之后,他给同事们留下了“话不多、事儿却做得不少”的印象。
  最重要的事儿:点亮喀什“科技之光
  到达喀什地区气象局后,余耀兴发现预报员还停留在“纸上手工制作预报产品”阶段,预报员被繁琐的预报产品编辑制作工作所“束缚”,无法集中精力跟踪思考预报。利用回上海休假的机会,余耀兴向上海市气象局领导汇报了情况,并争取了40万元的资金援助,为喀什地区气象局搭建了业务一体化平台。平台建成后,彻底改变了预报员的工作方式,喀什气象业务也首次实现了标准化流程管理。该平台不仅方便预报员调取全国气象数据库信息,还实现了喀什地区气象局与辖区各县局的信息共享,气象业务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得到较大提升。
  为了开展好预报员培训工作,余耀兴对当地预报员倾囊相授,三年来组织了六次预报员培训,并邀请上海市气象台专家通过远程视频培训等为喀什地区预报员讲课。他还组织各县市局优秀预报员参加全区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并在第二届全区气象行业县级综合气象业务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此外,两名预报员分别获得了第三名和第六名。援疆期间,余耀兴组织了喀什地区气象部门28人赴上海气象部门进行短期学习交流,3人进行了为期30天的挂职交流。
  最危险的地方:深入塔县震区开展救援
  2017年5月11日5时58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发生了5.5级地震,大量民房倒塌,群众受灾严重。喀什地区气象局立即启动了抗震救灾气象保障服务一级应急响应。余耀兴主动请缨加入气象保障服务小组,迅速奔赴塔县重灾区。
  塔县海拔3100米,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艰苦地区之一。去过塔县的人都知道,那里高寒缺氧,通往震区的山路依悬崖而建,加之山区余震不断,巨石不断滚落,路途显得“漫长而又惊险”。一到震区,因为严重缺氧,高原反应袭来,余耀兴头痛欲裂。但他顾不上这些,咬着牙分析天气形势,第一时间徒步将震区精细化气象预报送到抢险救灾部门有关人员及受灾民众手中。
  “地震后的那些残垣断壁,真是让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余耀兴说。连续三天超负荷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气象保障任务之后,余耀兴立即加入抢救灾区百姓财物的行动中,在倒塌的房屋中用人力尽可能多挖出一些生活用品及财物。
  最纯洁的笑容:真情助学“一家亲
  “要想真正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事,必须先融入当地生活。”余耀兴说。为此,他零基础自学维吾尔语,主动加入了乡村走访队。三年来,他不仅熟悉了维吾尔族的文化习俗,做得一手当地的特色饭菜,还在当地找到了亲戚——与伽师县三乡十八村麦麦提·阿卜杜热依木一家结为亲戚。
  2017年4月8日一早,余耀兴带着礼物风尘仆仆驱车三个多小时赶到距离喀什160多公里的麦麦提家,他一进门就用维吾尔语打起招呼。也就是在这一天,余耀兴和麦麦提一家正式结为亲戚。交谈中,余耀兴得知麦麦提家还有两个孩子在外读书,女儿在喀什,儿子在上海。一向热心助学的余耀兴暗下决心,要尽力帮助这两个孩子成长。
  回到喀什后,余耀兴先是联系上了麦麦提在喀什二中上初中的女儿古力扎尔,给她送去一些书籍和生活费;两周后,回沪探亲的余耀兴又带着妻儿赶往浦东,看望麦麦提的大儿子艾散。当看到远道而来的汉族叔叔从家乡背来了一大包自己爱吃的干果,艾散的眼眶湿润了,说从此在上海也有亲人了。
  余耀兴说:“参加气象援疆工作的同时,我也想为增进民族团结和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认亲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希望通过认亲和维吾尔族同胞结下一生的情谊。
  在申请继续援疆的表格中,余耀兴这样写道:“在如此艰苦的地区,一代代气象工作者扎根在戈壁荒漠、雪域高原。我决心以喀什各族气象工作者为榜样,做一名真正的新疆儿娃子,继续做好援建工作。
  在疆三年,一颗想家的心始终在牵挂着妻儿,但余耀兴只能经常报声平安,时不时问问家中近况以缓解思念之苦。虽然万分不舍,但余耀兴的家人仍然一如既往支持他的工作,要他继续做好援疆工作。如今,余耀兴再次离开家乡,重新踏上了援助喀什的征途,将继续在戈壁滩和充满生机的绿洲上“献智献力”。
聚焦预报业务发展 探讨预报员转型
 中国气象报记者赵晓妮 通讯员吴紫煜报道  11月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