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擦亮重阳节文明底色

15.10.2019  01:2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对于重阳节而言,家庭情结要读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是尊老爱幼、妻贤夫安,还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亦或是耕读传家、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这些都是对家庭的执念与期待,也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中,融入到每一个人的血脉中,用这些传统文化擦亮重阳文明的底色,让重阳节文化更有时代“韵味”。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又被称为“老人节”“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九九重阳更是寓意长久长寿,赋予了敬老和孝心的内涵,让孝亲敬老有了更饱满的内容,更深刻的韵味,让人倍感亲切。重阳节是一个对亲人、对社会都给予温馨祝福的节日,包含着文明、和谐、友善等诸多文化内涵,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陶冶情操、滋养心灵起到了积极作用,多角度挖掘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全社会形成文化共识,有助于涵养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敬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孩子对父母“五不怨”,不怨父母迟缓、不怨父母无能、不怨父母抱怨、不怨父母唠叨、不怨父母生病。《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提倡尊老敬老的美德。新时代要注重加强重阳节传统美德与现实意义的学习、宣传、引导,更广泛地传播节日中蕴含的文明、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使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念植根于人们内心深处,涵养人民群众精神家园,要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古有“二十四孝”,今有践行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孝心少年”等,都是尊老敬老、孝老爱亲等风气的铸成与发展,让重阳意境深远,韵味更浓。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创造一个全民表达“敬老、爱老”情感的环境和氛围,鼓励社会全民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重阳节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生活相融合,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促进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健康发展,深入挖掘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新时代下,让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彰显时代光芒,让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得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健康长寿、安享幸福晚年。通过一些特定的仪式彰显人生晚年桑榆未晚价值观,激发起老年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的美好情怀,焕发他们的青春、活力、勇气,重阳节文化才能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时代光彩。(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