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少年心理“拂尘”

09.06.2020  15:21

  2019年年末,《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发布。方案提出,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落实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6月7日《光明日报》 )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支撑,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当前,青少年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发育性问题等问题突出,成为青少年心里的“”,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为青少年心理“拂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社区等多方聚力。

  做好青少年心理问题筛查是“拂尘”的关键。学校、家庭要通过青少年日常表现,特别是有异常行为的对象开展筛查工作。青少年的心理敏感脆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通过细心观察、用心沟通、耐心引导等让青少年敢于表达内心的恐惧、不安等情绪,为下阶段的心理疏导做好准备。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园地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一、开足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学校应切实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要求,保质保量地开好心理健康课程。鼓励心理课堂的形式创新,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传递塑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敢于表达、合理宣泄自身负面情绪,教会他们掌握一定的自我解压方法。二、配齐心理教师。学校有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为青少年缓解心理压力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当前,个别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严重不足,这就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招聘专职心理教师,再通过增加兼职心理教师扩充队伍,切实保障心理教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及时、必要的咨询。

  家庭要切实承担起自己对青少年学生的抚养、教育义务。作为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将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告诉孩子,生命可贵,要对生命始终心存敬畏。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要大声呵斥或者置之不顾,而要认真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必要时需求学校、医院的帮助。

  孩子心里的“”并不可怕,学校、家庭、医院等要积极行动起来,聚力为青少年心理“拂尘”,彰显自信、阳光的青春本色。(厦门市文明办 杨翊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