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守卫“绿色生态屏障”——德化县创新森林资源管理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

14.06.2017  13:06
        德化县是闽江、晋江流域的源头,也是12个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近年来,德化县坚持“生态立县”理念,把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为抓手,创新森林经营管护工作机制,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至目前,德化县森林覆盖率达78.4%,与2012年相比提高0.9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位居全省第十、沿海六地市首位;先后被获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森林县城;2015年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检查全省第一;2016年底,作为全市唯一代表在闽赣两省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工作交流会作经验典型发言。         一、体制改革,激发森林经营活力。 一是开展权属改革,形成规模集约优势。 2013年底,出台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施意见,探索以林权换收益、换购房“两换”模式,并在采伐指标、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推广合作、委托、租赁、转让等4种流转经营模式,推动村组集体商品林“三权”依法向县办公司林场、经营大户和经营能手流转,形成规模效应、集约效益。目前,全县经营规模1000亩以上的股份林场、个私林场、专业合作社等达193家。 二是开展经营改革,创造先行先发优势。 先后承担全国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和省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林业碳汇项目、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生态公益林非木质利用等试点改革项目,为森林经营提供经验和模式,创造先发优势、先行改革红利。其中,林地占补平衡三年试点提前1年完成,共新增补充林地定额指标4000亩,为县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林地指标支持。 三是开展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动能优势。 整合改革县办公司、林场等经营主体,组建国有生态、商品林场,推动生态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2014年成立林业经营服务总公司(筹建处),探索建立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推动森林资源的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品牌化打造,力促成为带动全县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管理创新,提升森林保护实效。 一是创新火源巡查机制,提升“防火处置”能力。 2016年,在全市率先出台《德化县护林员火源巡查管理规定》,明确火源巡查线路、规则规范、监督奖惩措施,从制度上减少不履职等现象的发生。同时,针对山区县林区山高坡陡、火势蔓延快等的特点,创新运用谷歌地球(航拍图)指挥扑火作战,实现扑火力量科学调度、任务准确下达、火场有效管控。2016年,编著的《隔离灭火技术在森林火灾扑救中的应用》等乡土教材在全省、全市林业系统推广应用。2016年森林防火责任考评位居全市县(市、区)第一名。 二是创新人员管理机制,提升“防盗滥伐”能力。 2014年,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护林员GPS手机定位系统,在全市率先应用手机GPS定位功能、实现实时监控护林员在岗在位情况。以水口等6个重点林区乡镇为试点,将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的巡查职责范围扩大到片区覆盖的商品林,填补商品林管护“空白”。同时,改“统一执法”为“分类执法”,明确林业行政案件、运输类行政案件分别由森林公安机关、检查站承担,林业站负责案件信息报告和技术鉴定,有效促进公平公正执法。2014年来,共查处各类森林资源违法案件1489起,案件查处率100%。 三是优化林分空间结构,提升“防虫抗病”能力。 将重点生态区位阔叶树种混交林的混交比达50%以上,一般造林山场阔叶树种混交的混交比30%以上,交通干线一重山等主要入口的生态调控林基本覆盖,有效调控“森林—有害生物—天敌”关系。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预防,全县设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测报站18个、120个重点监测区、539个监测点,测报准确率98%,连续多年林业有害生物有效防治率100%,成为全市3个未暴发疫情的县份之一。         三、立体培育,做优林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 出台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实施方案,调整优化106万亩的公益林布局。大力实施“四绿”工程,近三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7012亩、更新改造3.57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5万亩、非规划林地造林6851亩,每年均超额完成省市造林绿化任务。成功培育“秃杉”新树种,解决杉木在高海拔山区生长缓慢的问题(生长速度比普通杉木快20%以上),并建成全省首个秃杉无性系种子园及秃杉示范片822亩、混交林5000亩,先后向福州、南平、三明、龙岩等地推广栽培2万多亩。 二是加快“森林经济”培育。 建成杉木、毛竹、油茶林等商品林生产基地35万亩,经营黄花远志、棘胸蛙等林下种养基地6000亩;建立合作社等各类林业合作经济组织1573个、经营面积141.8万亩,占全县商品林面积的85%;成功培育国家地理标志“德化十八学士”茶花、“茶油奶奶”油茶、“石冻王”棘胸蛙等3个林业知名品牌;同时,积极发展特色森林旅游,石牛山景区被认定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被列为全省四条“精品森林旅游线路”之一,岱仙等5家获评省级森林人家。2016年,全县林产业产值达37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竹子和油茶之乡、国家油茶基地建设重点县。 三是加快“森林文化”培育。 确定樟树为“县树”、十八学士茶花为“县花”,其中美湖千年樟树获评“福建省樟树王”,并围绕该樟树成功举办2017年“古樟小镇首届民俗文化旅游节”。打造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葛坑2个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品牌。建成戴云山室内生态科技馆及户外“梦幻九仙”环境教育、“自然学校”科普教育、“寨上家园”生态感悟区等“1+3”生态文化传播基地,通过“公众开放日”“一月一主题”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传播生态文化,累计接待8万多人次,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市级环境教育基地。         同时,2014年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全方位提供信息咨询、评估代办、流转交易等服务,办理森林流转面积达15.1万亩。
绿色节能周,数据告诉你中国林业的贡献
   中国绿色时报6月29日报道(记者 梅青 通讯林业厅
南平:武夷山市县属国有林场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林业厅